魚雷艇
用途
魚雷艇是以魚雷為主要武器的小型高速水麵戰鬥艦艇,主要用於近岸海域協同其他兵力作戰,以編隊方中國早期定遠鐵甲艦上的鐵甲魚雷艇式對敵人大、中型艦艇實施魚雷攻擊;也可以反潛,布雷,施放煙幕及遣送偵察兵力上陸。
船型
現代魚雷艇有滑行艇、半滑行艇、水翼艇3種船型,滿載排水量40~200噸,航速40~50節。續航力400~1000海裏,自給力2~5晝夜,在3~5級海情下能有效地使用武器,4~6級海情下能安全航行。
動力係統
主動力裝置多數采用高速柴油機,少數采用燃氣輪機或燃氣輪機-柴油機聯合動力機,航速40~50節。
武器係統
裝備有魚雷2~6枚,單管或雙管25~57毫米艦炮1~2座,有的還裝備有火箭深水炸彈發射裝置、拖曳或聲呐和射擊指揮係統。
曆史
魚雷艇誕生於美國南北戰爭(1861-1865年)時的水雷艇。當時還沒有魚雷,水雷艇艏部突出一根法國艦載魚雷艇母艦長長的撐杆,撐著水雷向敵艦猛烈撞擊,將敵艦炸毀。1864年,北軍的水雷艇就靠這種辦法炸沉了南軍的“阿爾比馬爾”號裝甲艦。以魚雷為主要武器的小型高速水麵戰鬥艦艇。
1866年,在奧匈帝國工作的英國工程師R·懷特黑德發明了世界上第一條能夠自動航行的水雷。由於它能象魚一樣在水中運動,因而被稱為魚雷。後來製造了專門用來發射魚雷的艦艇便是魚雷艇。
1869年,英國工程師懷特海德發明了水中兵器魚雷,它由壓縮空氣推進,在水下以6節的速度可航行276米,頭部裝有82公斤炸藥。魚雷的爆炸力大可以用來攻擊水麵艦艇。最初,魚雷隻是被裝在靈活機動的小艇上,用來攻擊敵艦。1877年,英國製造出了專門發射魚雷的魚雷艇“閃電”號,並將其命名為海軍的“1號魚雷艇”。該艇在風平浪靜的海麵上具有19節的航速,而其所裝備的魚雷則能以18節的航速航行584米。魚雷艇就此問世。
此後,奧地利、希臘、德國、意大利、日本及北歐各國的海軍都擁有了魚雷艇。1878年1月26日,俄國魚雷艇首次成功使用“白頭”魚雷,在70米距離上擊沉了排水量2000噸的土耳其炮艦“英蒂巴”號。魚雷艇創造了小艇打大艦的奇跡,使魚雷艇引起人們的重視。此後,歐洲各國海軍都相繼製造和裝備了魚雷艇,魚雷艇的性能也不斷得到改善。
武器
魚雷艇以魚雷為主要武器,通常艇上裝有魚雷2至4枚,有些快艇還加裝20至76毫米口徑艦炮,噸位較中國海軍魚雷艇編隊大的魚雷艇還能裝備水雷、深水炸彈等。
作用
魚雷艇主要用於在近岸海區與其他兵力協同作戰,以編隊對敵大、中型水麵艦船實施魚雷攻擊,也可湖州級(027-2B)魚雷快艇用於反潛、布雷等。現代魚雷艇有滑行艇、半滑行艇、水翼艇3種船型,滿載排水量40~200噸,航速40~50節。續航力400~1000海裏,自給力2~5晝夜,在3~5級海情下能有效地使用武器,4~6級海情下能安全航行。
主動力裝置多數采用高速柴油機,少數采用燃氣輪機或燃氣輪機-柴油機聯合動力機,航速40~50節。裝備有魚雷2~6枚,單管或雙管25~57毫米艦炮1~2座,有的還裝備有火箭深水炸彈發射裝置、拖曳或聲呐和射擊指揮係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