種類

根據排水量和尺度,現代魚雷艇一般可分為大魚雷艇和小魚雷艇。大魚雷艇的排水量為60到100噸,有些我國自行設計製造的魚雷艇還在1000噸以上,續航力為600到1000海裏。可遠離基地在惡劣氣象條件下進行活動。一般裝2至4座魚雷發射裝置,個別的設有6座魚雷發射裝置。多數大魚雷快艇可攜水雷、1到2枚深水炸彈、少量煙幕筒,通常還裝備高射武器。小魚雷艇的排水量為60噸以下,續航能力為300到600海裏。艇上一般裝2座魚雷發射裝置。1到2門小口徑高炮或2至4座大口徑高射機槍。小魚雷艇隻能在近岸或風浪較小的海域進行戰鬥活動。

特點

優點

一是航速高,機動靈活。由於魚雷艇體積小,排水量通常為數十噸至數百噸,又采用高速艇艇型,動力裝西班牙“N10”號魚雷艇置功率大,所以速度高,航行速度30到40節,有的可達50節,有海上輕騎之稱。

二是攻擊威力大,由於魚雷艇裝備魚雷武器,魚雷的頭部裝著100克至500千克的高效炸藥。一般的炸藥在空氣中爆炸時能量損失很大,而魚雷在水裏爆炸時,水吸收的能量很小,所以魚雷的爆炸威力很大,使魚雷艇具有較大攻擊威力。使小艇能與大中型軍艦作戰。尤其是幾艘魚雷艇集群攻擊,對大中型軍艦形成很大威脅。

三是隱蔽性好,由於魚雷艇尺寸小,吃水淺,能隱蔽在港灣、島礁、洞庫,能夠隱蔽出航,出其不意地攻擊近岸的水麵艦艇具有無可比擬的優勢。

此外,它的造價低廉,製造容易,使用方便。

缺點

魚雷艇具有以下缺點:適航性差,活動半徑小,自衛能力弱。魚雷艇與導彈艇相比,魚雷的最大射程100公裏以內,遠低於反艦導彈的射程;在速度上,即使是俄羅斯的“暴風”魚雷200節的速度,也無法與超音速導彈相比。

戰鬥應用

在第一,第二次世界大戰中,魚雷艇都取得了較大戰果。在1918年6月10日,2艘意大利魚雷艇用2發魚雷就擊沉了奧匈帝國的萬噸級戰列艦“森特·伊斯特萬”號。在50和60年代,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魚雷艇部隊曾多次參加海戰,取得了擊沉國民黨海軍“太平”號護衛艦和“洞庭”號,“水昌”號炮艦,“劍門”號,“章江”號獵潛和多艘運輸艦的戰績。

二戰後及最近的幾場局部戰爭表明,對於水麵艦艇來說,魚雷比導彈具有更大的威懾力,現代魚雷在發射時,隱蔽性較導彈小;並且具有導彈所不具備的二次甚至多次攻擊能力,加上尾流製導的不可對抗性,因此,在能夠隱蔽出航的情況下,魚雷攻擊近岸的水麵艦艇具有無可比擬的優勢。

發展趨勢

隨著現代化探測和作戰手段的日益發展,魚雷艇隱蔽出擊的作戰優勢日益降低;導彈艇出現後,魚雷艇的作用有所下降。但魚雷艇具有打擊威力大、建造容易、周期短、造價低等優點,加之魚雷性能不斷提高,艦艇隱身技術的發展,魚雷艇仍為不少國家作為近海防禦的兵力予以保留和發展。發展趨勢:采用隱身技術,使魚雷艇能隱蔽出擊;提高魚雷艇的航海性能;改善魚雷性能;采用小型化和自動化電子設備,以提高快速反應能力和射擊精度;采用輕型艦空導彈或導彈與艦炮結合的武器係統,以提高對空防禦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