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63式107毫米火箭筒
研發曆史
中國研製火箭炮比蘇聯晚的多,但卻比西方預計的要早。1948年解放軍專家鍾林在河北組建了火箭技術室,開始研製A3式6管102毫米野戰火箭炮,後轉五二工廠繼續研製。
新中國誕生的第三天,該炮在北京盧溝橋地區進行了彙報表演,朱德總司令大加讚賞。1951年,中國研製成功427式和488式102毫米火箭彈,最大射程5公裏。
由於後來中國統一采用蘇製裝備,也就是所謂的“製式化”,該野戰火箭炮沒有列入裝備序列而轉交越軍,但它畢竟使中國火箭炮有了一個良好的開端。
20世紀50年代末,八四七廠吉鬆英等開始試製8公裏野戰火箭炮,八零三廠等單位有楊蔭桐主持開始研製火箭炮使用的火箭彈。
在缺少經驗的情況下,克服重重困難,經過反複實驗,於1963年設計定型1963式107毫米火箭炮。該炮有12個發射管,在7-9秒內可以完成一個齊放,火力極為猛烈。
火箭炮發射的火箭彈是靠自身發動機的推力飛行,不需複雜的反後坐裝置,所以發射裝置結構簡單輕便。107毫米火箭炮設計合理,這方麵優勢更加突出,他的大多數部件不需要工具就能分解結合,操作、維修十分容易。特殊情況下還可以使用單管、兩管、四管或八管簡易發射。
該炮全重613公斤,體積外形尺寸小,重量輕,機動性好,可以由吉普車牽引或騾馬拖拽,也可由人力分解搬運,很適合於戈壁、山地、叢林和水網地區作戰。所用的火箭彈命名為1963式107毫米火箭炮殺傷爆破榴彈。這種火箭彈為渦輪旋轉穩定結構,散布精度較好,最大射程8公裏。爾後,又改進設計定型了63-1式107毫米火箭炮。
1975年再次改進,命名為1963-2型殺傷爆破榴彈。最大射程85公裏,戰鬥部重833公斤,殺傷半徑125米。這以後,還研製成功了107好火箭磷鋁燃燒彈、攻擊坦克裝甲車以及堅固工事的碎甲彈以及箔條電子幹擾彈等彈種,擴大了戰場的應變能力。
63式107毫米12管火箭炮於1961年研製,1963年設計定型並投入批量生產,大量裝備部隊。
該炮體積小、重量輕,以吉普車牽引為主。該炮的管式定向器由3排定向管組成,中排定向管為定向器俯仰與支撐的基礎;高低機為齒輪齒弧式,方向機為螺杆式結構;上架用於支撐定向器坐於下架之上;下架上的兩個大架是火炮的兩個後支撐,兩個前支撐既是火炮發射時的前支腳,又是火炮行軍時的定向器固定支杆;瞄準鏡使用56式75MM無後坐力炮的瞄準鏡。
火炮的發火電源是一台小型手搖發電機,發射間隔一般為06秒。
該炮配用63式107毫米渦輪式火箭彈。
00出眾的機動力
其實107毫米火箭炮是一種高度人性化的精品火炮,各種參數經過了反複優化。首先,該炮火箭彈設計為188公斤,一個人正好扛一顆,在複雜地形長途行軍也可以承受。相比之下,俄羅斯著名的122毫米火箭彈重達458-66公斤,裝填一枚往往需要三人;俄羅斯最輕的140毫米火箭彈重396公斤,根本無法單兵攜行。
當然,國際上也有個別幾種超輕型的火箭炮,如比利時的70毫米火箭炮,意大利的51毫米火箭炮,但他們的彈頭威力太小,同時這幾種炮難以用人力搬運,所以適應性遠不及107毫米火箭炮。
107毫米火箭炮不僅總重量輕,還可以快速分解和結合,拆開後的單個部件重量不超過30公斤。為滿足人背的要求,分解部分在結構尺寸上具備如下特點:上不過頸(便於抬頭),下不過臀(便於跨步),寬不過肩(便於通過),重心貼身(防止扭腰)。再這些方麵,可以說是世界上任何一種火箭炮可以與107火箭炮相比。
在阿富汗,當地武裝早已把牽引式107毫米多管火箭炮裝在各種車輛上,成為自行火箭炮。事實證明,該炮和多種車輛都能結合良好。顯示了極好的適應性。107火箭炮可能是世界上最適合遊擊戰的和特種部隊使用的重武器。
1985年式107毫米單管火箭炮早已批量生產,火箭發射管長09米,用三腳架支撐,全重23公斤,射程可達85公裏,並且精度高、威力大。一個肌肉發達的特種部隊戰士,完全可以獨自把這種單管火箭炮和兩發炮彈扛到發射點,遠距離襲擊敵方的要害目標,而後安然撤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