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最古的記載(3 / 3)

綜上所言,可知《尚書》的性質與內容是很不一致的。舊說《春秋》是紀事的,《尚書》是紀言的,《尚書》又何嚐隻是紀言而已。

有的人以為《尚書》中的最古文件是《堯典》。但《堯典》卻明明不是堯舜時所作;它記的是堯舜時代的事,且篇首即大書曰“若稽古帝堯”,可見作此文者尚為離堯舜時代很遠的人。(舊釋:“若,順;稽,考也。能順考古道而行之者帝堯。”完全是不通的。)最可信的最古的一篇文字乃是《甘誓》,但就其明白曉暢的一點看來,至少有後人改寫的痕跡。《禹貢》亦是後人所追記。《甘誓》若果為夏啟時代的作品,則此文之作,蓋在公元前2196年,即離今約四千年。四千年前,中國之有那樣簡樸的文字,並不是不可能的事。埃及、巴比倫諸國,在這時期其文字已是很發達的了。再者,就甲骨刻辭和《盤庚》的文辭看來,在夏代而有《甘誓》的產生,似也是不足為異的事。唯甲骨文以前的文字,即夏代的文字,迄未被我們發現,我們隻能將這篇文字作為後代人的記述而已。

《尚書》中最後的一篇文字《秦誓》,則寫於公元前627年。

尚有《山海經》,也是很古遠的書籍,相傳為夏禹時代伯益所作。畢沅則以《五藏山經》三十四篇為“禹書”,《海外經》四篇、《海內經》四篇為周秦所述,《大荒經》以下五篇是“劉秀又釋而增其文”者。這書的著作時代確是非出一時的,但未必便像畢氏那麼犁然可指的某篇為某時所作。他所謂“禹書”,也不可信。但最遲似不會過戰國以後的;在漢時或更有所增加。

這部書是古代神話的總集,和《天問》同為古文學中的瑰寶。其中的人物,像誇父、西王母等,後皆成為重要的“神人”;而《鏡花緣》乃更以其中禽獸人物出現於近代的故事中。像《山經》裏的“其中有鳥焉,名曰,食之宜子”、“有草焉,名曰荀草,服之美人色”(《中山經》)雲雲,更大似後來的《本草》一類的醫藥服食的書的說法。在《海外經》裏,神話最多,像“形天與帝至此爭神。帝斷其首,葬之常羊之山。乃以乳為目,以臍為口,操幹戚以舞”(《海外西經》)、“誇父與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飲。飲於河渭。河渭不足,北飲大澤。未至,道渴而死。棄其杖,化為鄧林”(《海外北經》)都是很偉大的神話的核心,可惜後人並不曾把它們發揮光大。

參考書目

一、《鐵雲藏龜》 劉鶚編,自印本。

二、《殷墟書契前後編》 羅振玉編,自印本。

三、《殷墟書契菁華》 羅振玉編,自印本。

四、《安陽發掘報告》 中央研究院曆史語言研究所出版。

五、《曆代鍾鼎彝器款識》 宋薛尚功編,有明萬曆紅印本,有石印本。

六、《愙齋集古錄》 吳大澂編,有涵芬樓石印本。

七、《尚書正義》 唐孔穎達等撰,有《十三經注疏》本。

八、《尚書讀本》 宋蔡沈撰,有通行本。

九、《古文尚書考異》 明梅撰,有《平津館叢書》本。

十、《尚書古文疏證》 清閻若璩撰,同治六年振綺堂刊本,又《皇清經解續編》本。

十一、《尚書後案》 清王鳴盛撰,有乾隆庚子刊本,又頤誌堂原刊本,又《皇清經解》本。

十二、《今文尚書經說考》 清陳喬樅撰,有《左海續集》本,又《皇清經解續編》本。

十三、《尚書歐陽夏侯遺說考》 清陳喬樅撰,有《皇清經解續編》本。

十四、馬國翰的《玉函山房輯逸書》中,輯有大小夏侯及歐陽生諸人的《尚書》古訓注不少。

十五、《山海經》有明刊本,畢沅注本(局刊本),汪紱注本(石印本),郝懿行校本(原刊本)等。《山海經圖》也有明刊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