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戰坦克
1960年代開始,各國將原來的輕、中、重型坦克重新分類。中、重型坦克一般也是各國家裝甲部隊的主力,也被稱作主戰坦克(主力戰車)。
主戰坦克是裝有大威力火炮、具有高度越野機動性和裝甲防護力的履帶式裝甲戰鬥車輛,一般全重為40噸-60噸,從80年代開始各國的主力戰車的重量有快速飆漲的趨勢。火炮口徑目前多為105毫米以上,滑膛炮也在80年代開始成為許多國家設計新一代主力戰車的首選,以增強對裝甲的破壞力。
主要用於與敵方坦克和其他裝甲車輛作戰,也可以壓摧毀反坦克武器、野戰工事、殲滅有生力量。
目前世界各國裝備的主戰坦克,幾乎都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後設計的產品。根據生產年代和技術水平可分為三代,60代末至90年初生產的屬於第三代,代表車型有蘇聯的T-72和T-80、美國的M1/M1A1、英國的“挑戰者”、法國的“勒克萊爾”,德國的“豹2”等。
第三代坦克裝有1門105-125毫米坦克炮,發射尾翼穩定式脫殼穿甲彈,直射距離1800-2200米;配務熱成像瞄準具和先進的火控係統,具有全天時作戰能力;采用複合裝甲或貧鈾裝甲,有的還披掛反應裝甲,防護力比第二代坦克提高1倍;戰鬥全重一般在50噸左右,最輕的35噸,最重的62噸;越野速度45-55公裏/小時,最大速度達75公裏/小時;裝有陸地導航設備,能大縱深運動而不迷航。
值得一提的是,中國的ZTZ-99式也是較為先進的,采用了當今先進的坦克製造技術。
主戰坦克的設計目標是為了提供多功能的槍炮使得它們可以在任何戰況下都可以有效運作而且能夠保護裏麵的機組人員。精密的電子儀器使得主戰坦克可以在任何的天候,不分日夜都能執行任務。
而這些約有50到60噸重的戰車,在嚴峻的地形中也還可以以50英裏甚至更快的速度移動。雖然他們的火力有所不同,不過多數的先進履帶車都會裝備著超過100公分口徑的加農炮,而不是其他小口徑的機槍。
因任務的不同,有些主戰坦克會具備「反應裝甲」,可以讓這些主力戰車能夠對抗現在戰場上常見的穿甲彈。在曆次戰爭中,如庫爾斯克會戰、伊拉克戰場、以巴衝突和車臣戰爭中,主戰坦克都展現出了不可替代的戰略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