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59式主戰坦克
1959年生產出首批59式中型坦克,並完成了生產定型。該坦克的主要性能指標和結構與蘇式T54A中型坦克相同。60年代初,新型裝甲鋼的研製與應用為大批量生產59式中型坦克創造了條件。
70年代,根據部隊的反映及坦克技術的發展,逐步開展對59式中型坦克的改進,其間進行了很多試驗型樣車的研製,完成了59-1、59-2和59-2A式中型坦克的發展工作。80年代,59式中型坦克批量生產已經停止,但作為T式坦克的改進和現代化工作仍在繼續。
結構特點
總體布置
該坦克由車體和炮塔兩部分組成。
車體由軋製鋼板焊接而成,駕駛艙在車體前方左側,車體中段是戰鬥艙,其上有炮塔,車體後部為動力-傳動艙,發動機橫向布置。
炮塔為鑄造件,車內有4名乘員,駕駛員位於車內左前方,便於向前觀察;車長位於火炮的左後側,炮長位置在車長位置的前下方;裝填手位置在火炮右側。
車內攜帶炮彈34發,右前方炮彈架內有炮彈20發,左側甲板固定有2發,右側甲板固定有4發,炮塔右壁固定有2發,炮塔尾部固定5發,另有1發彈存放在炮尾下方戰鬥艙的底板上。安全門設在駕駛員座椅後方。
武器係統
該坦克的主要武器是1門100毫米線膛炮,身管長5350毫米,身管前端有抽氣裝置,反後坐裝置的駐退機和複進機並列布置在火炮上方,火炮可以發射鈍頭穿甲彈和榴彈,最大射速為7發/分鍾。
輔助武器有1挺安裝在炮塔頂部的127毫米高射機槍,1挺同軸安裝在火炮右側的762毫米並列機槍和1挺安裝在駕駛員右前方的762毫米前機槍。
該坦克裝有1959年式100毫米坦克炮炮長瞄準鏡。在車長指揮塔門周圍裝有4個觀察鏡;在指揮塔前部裝有1個車長指揮觀察鏡。
在炮塔右側裝填手門前裝有1具供裝填手觀察用的潛望鏡,在炮塔左側前邊裝有1具供炮長觀察用的潛望鏡,這2個潛望鏡可以在垂直麵上俯仰,也可在水平麵上轉動。
該坦克裝有高低向單向火炮穩定器和水平向電驅動裝置,高低向穩定精度為±1密位,穩定瞄準許角度範圍為-35°~+16°。車長通過目標指示器超越調炮時水平最大瞄準速度為10°/秒,炮長通過操縱台操縱時水平瞄準速度為005~10°/秒,高低瞄準速度為005~45°/秒。
推進係統
該坦克采用V型12缸水冷柴油機,標定功率382千瓦,標定轉速2000轉/分鍾,最大扭矩2256±98N米,最大扭矩時轉速為1200~1300轉/分鍾,最低穩定轉速不大於500轉/分鍾。平均燃油消耗率不大於238克/千瓦·小時;平均機油消耗率不大於109克/千瓦·小時。冷卻係和潤滑係采用管片式水散熱器和機油散熱器。
該坦克采用固定軸式變速箱,有5個前進檔和1個倒檔,並采用多片幹式離合器、二級行星式轉向機和單對外齧合直齒輪側減速器。
行動裝置采用扭杆懸掛,每側有5個鋼製負重輪,在左、右側第一和第五負重輪位置上各裝1個液壓減振器。采用單銷式金屬履帶板,每側91塊。
防護係統
該坦克采用均質鋼裝甲,車本由軋製鋼板焊接而成,炮塔為鑄造件。車內裝有半自動滅火裝置及手提滅火器2個。車後裝有電點火煙幕筒2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