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59式主戰坦克(2 / 2)

型號演變和變型車

在該坦克的基礎上先後發展了59-1式、59-2式和59-2A式中型坦克以及73式中型坦克搶救牽引車。

59-1式中型坦克

1979年進行了改進設計,在59式中型坦克上安裝了激光測距儀和自動裝表火控係統、轉向液壓助力係統、熱電偶傳感器的自動滅火裝置、車體屏蔽裙板、偽裝天線、機油失壓報警裝置和便於開啟的安全門等。

經過改進的該坦克在火炮首發命中率、防護能力、機動性、降低乘員疲勞程度、使用方便性等方麵較59式中型坦克均有較大程度的提高,並為後來老產品的改進打下了良好的基礎。已裝備中國部隊。

隨著技術的發展,59式和59-1式中型坦克所安裝的100毫米線膛炮可發射鎢頭穿甲彈、破甲彈和榴彈。鎢頭穿甲彈初速為1435米/秒,穿甲威力有很大提高。

59-2式中型坦克

80年代初,在59式中型坦克上安裝了具有自緊身管的105毫米線膛炮、能有效防止二次效應的自動滅火抑爆係統、VRC-8000型電台和VIC-I型車內通話器,保留了59-1式中型坦克上若幹成熟的改進項目,這就是新設計和研製的59-2式中型坦克。

105毫米線膛炮能在2000米的距離上擊穿150毫米/30°的均質鋼裝甲板,大大增強了火炮威力。自動滅火抑爆係統大大提高了坦克的生存力。

采用新的通信設備,通信距離也成倍增加。該坦克於1981年設計,1984年設計定型,1982~1985年生產,已裝備中國部隊。

該坦克的105毫米線膛炮配有尾翼穩定脫殼穿甲彈、破甲彈和碎甲彈;彈藥基數為38發;安裝了激光測距儀和自動裝表火控係統;采用了液壓助力轉向操縱裝置和粉末冶金刹車瓦製動帶;車外兩側安裝了裙板。

經過改進的59-1、59-2式中型坦克均能安裝掛膠履帶板,改善了坦克在公路上的行駛能力。

59-2A式中型坦克

1984年底中國第一拖拉機製造廠等單位開始研製59-2A式中型坦克。1985年10月製出1輛初樣車,安裝了帶有輕型熱護套的105毫米火炮、雙向自動裝表簡易火控係統、車首掛裝複合裝甲、自動滅火抑爆裝置和自動滅火裝置,同時采用熱煙幕和煙幕彈發射器、液壓助力操縱裝置以及工程作業裝置等。

試驗表明,該坦克的火力及機動性較59式坦克有了明顯提高,防護力、機動性和使用性能也有較大提高,工作可靠性好,對原59式坦克的工藝繼承性強、成本低。

73式中型坦克搶救車

該搶救車是59式中型坦克的變型車,由59式中型坦克去掉炮塔後在底盤上安裝絞盤、手搖式吊架和駐鋤等裝置設計而成,用於對戰鬥損傷、淤陷以及其它失去自救能力的裝甲車輛實施搶救。對失去自行能力的車輛能實施剛性牽引;對淤陷或墜岩的車輛利用絞盤施行拖救,拖救時將駐鋤插入地表以防履帶滑移。

該車和其他工程車輛相配合可完成戰地換件修理等技術保障任務,車上備有可拆卸的手搖式吊架,起吊重量可達1000千克,可以用於更換發動機及其他部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