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特三號戰車”飛行坦克(1 / 1)

日本“特三號戰車”飛行坦克

蘇聯KT-40飛行坦克的設計思想引起了日本的極大注意。由於日本在二戰中也沒有研製出重型滑翔機,所以無法進行滑翔機機降坦克作戰。但日本裝備了數量眾多的輕型和超輕型坦克,十分適合改進為具有滑翔能力的飛行坦克。

1942年,日本開始沿用蘇聯KT-40的思路設計出一種名為“特三號戰車”的飛行坦克。

特三號戰車同樣是以輕型坦克為基礎,安裝上機翼和尾翼,組成滑翔機的外形,直接由牽引機拖曳到目標地區後,實施滑翔空降。

但特三號戰車同樣無法解決蘇聯KT-40遇到的問題,這種對不成功設計的一味模仿隻能是重蹈其失敗的覆轍。“特三號戰車”最終隻是停留在設計圖紙階段,連一輛樣車都未完成。

由於當時坦克自身技術條件和空降技術的限製,二戰時期的空降坦克沒能在戰爭中發揮出巨大作用,但德、英、美、蘇等國在二戰中設計的空降坦克卻為戰後空降坦克的發展積累了經驗和教訓。這些國家後來都開發出更為先進和實用的空降坦克或空降戰車,比如德國的“鼬鼠”空降戰車、蘇聯的BMP係列傘兵戰車以及美國的M-551“謝裏登”空降坦克等。

近來美國還恢複了一度中止的M-8“裝甲火炮係統”。它實際上就是一種先進的空降坦克,能夠利用C-130型“大力神”運輸機進行低空、低速空投。

主要武器是1門105毫米坦克炮,足以對付敵方坦克和裝甲目標,從而使新世紀裏的“陸戰之王”真正地成為了“添翼之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