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國“列特維讚”號戰列艦(3 / 3)

到達俄國後首先的工作是在聖彼得堡安裝無線電設備。隨後同“瓦良格”號巡洋艦前往塔林,8月6-8日作為俄國強大艦隊中的一員參與了德皇威廉二世同沙皇尼古拉二世的會麵。在塔林港內的軍艦中,“列特維讚”號和“瓦良格”號艦身白色,其他軍艦則全部是黑色,也使得兩艦格外引人注意。這次會晤的結果是德國成功地把俄國的注意力吸引到了遠東,而“列特維讚”號的命運也注定要前往遠東防備可能的戰爭。

當“列特維讚”號在美國建造的時候,試驗性質的海上加煤設備就已經安裝在了艦上,夜晚航行時也可以使用。方法是在艦上的主桅使用絞盤和纜索連接到運煤船的前桅,將煤籃從一艘艦上傳送到另一艘艦上,隻是速度比碼頭裝煤慢很多,應急的時候還是可以使用一下。1902年8月30日,“列特維讚”號測試了這一加煤設備,以老式輔助巡洋艦“阿澤拉”號作為運煤船給“列特維讚”號進行加煤試驗。另外,還測試了“列特維讚”號給隨行驅逐艦加煤。無疑測試獲得了成功!第二太平洋艦隊的10艘較大型的軍艦後來也相繼安裝了這種傳送裝置。在離開波羅的海前往遠東之前,“列特維讚”號將這套裝備留給了戰列艦“偉大的西索依”號。

11月13日“列特維讚”號同戰列艦“勝利”號、巡洋艦“帕拉達”號、“狄安娜”號和“鮑卡伊爾”號離開利拉維港前往遠東。不過分遣艦隊並沒有一起達到遠東的旅順:“列特維讚”號、“帕拉達”號在1903年5月4日抵達旅順港,“狄安娜”號和“鮑卡伊爾”號則前往符拉迪沃斯托克。

1904年2月8日晚,“列特維讚”號同“帕拉達”號在旅順口外停泊地執行探照燈巡視停泊場的任務,也正是由於探照燈在黑暗中來回掃射引起日本驅逐艦的注意。“列特維讚”號的觀察哨注意到兩艘不明來曆的魚雷艇高速駛向本艦,立刻敲響警報器,但是為時已晚,22時35分(俄國時間)1枚來自日本第一驅逐艦分隊的魚雷命中了“列特維讚”號靠近港口一邊的右側船舷魚雷艙,“帕拉達”號也被魚雷擊中,“帕拉達”號旁邊的“勝利”號也被魚雷擊中。魚雷在“列特維讚”號船舷上開了個220平方英尺的大洞,大量海水進入。魚雷艙中的5名士兵陣亡,主機熄火。很快船體右傾11°;

艦長下令向相反方向的彈藥庫注水,傾斜隨之矯正到5°。中雷後的45分鍾後重新生火,不過進水仍有2200多噸。“列特維讚”號企圖駛進旅順港,但是由於其他一些原因推進軸被猛烈地震動所扭曲,所以“列特維讚”號隻能乖乖地擱淺在“帕拉達”號身邊。不過中雷後,所有俄艦和陸上炮台猛烈還擊,迫使緊隨的日本其他驅逐艦在較遠距離發射魚雷,沒有給俄艦造成更大的損失。不過由於這次行動2艘戰列艦均受到重創,俄國艦隊主力艦隻減少到5艘,並且還有1艘是裝備254毫米主炮的二級戰列艦,實力不如日本海軍,之後一段時間基本上隻能在旅順口外一帶活動而不敢正麵交手。

“列特維讚”號停留在旅順港的入口處,倒是可以預防對港口的任何偷襲了。2月23日晚到24日淩晨,日本第一次阻塞旅順港行動中,“列特維讚”號的速射炮和探照燈對狙擊日本的阻塞船行動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在這裏“列特維讚”號的探照燈一邊瞄準阻塞船使其艦上人員無法觀察前方情況,一邊引導驅逐艦和艦上的火力猛烈開火,外圍掩護的日本魚雷艇無法接近,日本的阻塞船或被擊沉或被逼自沉在航道外,隻有廣瀨指揮的“報國丸”號在航道附近沉沒,其他艦隻沒能完成阻塞任務。

3月8日,“列特維讚”號簡單維修堵住漏洞後慢速駛進旅順港,開始一段時間的維修。不久之後的27日,日軍開始了第二次的阻塞行動,由於“列特維讚”號已經駛進旅順所以隻有值班驅逐艦和炮艦對阻塞船進行反擊,效果不是很好,多艘船隻在航道附近自沉,使得艦隊出港航道十分狹窄,整個艦隊出行時間更加漫長,之後的幾次突圍也正是由於出港時間長才被日本艦隊發現,追擊、阻截的。

由於旅順大塢尺寸不足以裝下受傷的“列特維讚”號,工程人員將木材做成大桶,安裝在魚雷炸開的洞上,用水泵把水抽出再將鋼板一塊塊焊接。6月3日“列特維讚”號完成修理,重新加入戰鬥序列。由於旅順陸路外圍戰況不利,俄軍無法抵擋日軍的進攻逐步撤退,俄國遠東總督阿列克謝耶夫海軍上將命令港內的艦隊駛往符拉迪沃斯托克,海軍少將維特格夫下令將搬到山上要塞的火炮運回艦上,準備出航。6月23日淩晨艦隊開始出港,首先是派出7艘驅逐艦擊退監視的日本驅逐艦。中午時分“列特維讚”號隨同艦隊出航到外停泊場,由於驅逐艦發現日本海軍布設的水雷而延誤了部分時間。遠處監視的日本巡洋艦也來到旅順港外,發現俄國整個艦隊已經出航,接著日本艦隊主力從長山列島的停泊場啟航。下午6點俄國艦隊前哨艦發現聯合艦隊主力,如果維特格夫不計後果乘夜暗突圍,很有可能整個艦隊突圍成功,但是維特格夫未發一炮便全部退回旅順港。回航途中“塞瓦斯托波爾”號戰列艦還觸發了1枚水雷,水線下炸開個大洞。這次突圍以徹底失敗告終。

隨著日本陸軍一步步的進攻,“列特維讚”號於7月14日率領部分驅逐艦、炮艦進入塔河灣,炮擊日軍,兩小時後發現日本巡洋艦,擔心日本主力艦隊來襲,各艦開始撤退,在港口入口處“巴彥”號裝甲巡洋艦觸雷受到重創。

日本陸軍進展迅速,7月底占領旅順外圍部分山頭,日本炮兵將港口地區劃分成格,開始向港內的軍艦射擊,艦隊早晚要被炮彈摧毀。8月7日俄國沙皇親自下令旅順的海軍艦艇突圍到符拉迪沃斯托克。這次可不是遠東總督的命令,而是沙皇的命令!

維特格夫怎麼都得聽令,真的行動要開始了!8月9日“列特維讚”號被7枚120毫米炮彈擊中。艦長辛斯諾維奇上校輕傷,停靠在旁邊的l艘司令艇沉沒,艦體水下部分也有彈孔。很快進水超過400噸,傾斜1°,第二天仍然有水滲入艦內。10日,旅順的俄國艦隊開始駛出港口。出發前艦隊司令海軍少將維特格夫允許“列特維讚”號一旦受創的話可以返回旅順港。

8月10日爆發黃海海戰,“列特維讚”號艦上還缺少兩門152毫米、兩門75毫米、兩門47毫米以及6門37毫米火炮,這些火炮被作為防禦力量部署到陸地上的防線中。旗艦“太子”號列在戰線首位,“列特維讚”號緊隨之後為二號艦,同行的還有4艘戰列艦、4艘巡洋艦以及部分驅逐艦。艦隊從早上4時30分開始出港,足足用了4個小時整個艦隊才駛出旅順港。11時30分,日本艦隊的主力艦出現在俄國艦隊前方,隨著距離的接近雙方開始互相炮擊,由於推算錯了俄國軍艦的航速,聯合艦隊錯過了俄國艦隊,不過馬上利用速度上的優勢追上俄艦。16時30分戰鬥在平行航向上的兩個縱隊之間爆發!

日本艦隊的火力集中射擊旗艦“太子”號和“曙光”號戰列艦,俄艦則集中火力射擊東鄉的旗艦“三笠”號。由於此時太陽開始落山,夕陽的餘暉使得俄國艦隊射擊精度降低了很多。17時1發305毫米炮彈中命中了俄國旗艦“太子”號戰列艦上下艦橋之間,維特格夫及數名軍官士兵當場陣亡。

不過艦隊仍保持原航向,“太子”號並沒有將艦隊司令陣亡的消息傳給其他艦隻。17時45分又1發305毫米炮彈擊中“太子”號的指揮台,打倒了前桅,彈片炸壞了轉舵裝置。由於輪舵偏左,“太子”號失去控製脫離了戰線。

“列特維讚”號緊隨旗艦轉向,後續艦隻紛紛躲避,戰線開始淩亂,日本艦隊的火力全部射向“太子號”,“列特維讚”號艦長辛斯諾維奇上校很快意識到旗艦的嚴重處境,轉舵徑直駛向日本艦隊,試圖吸引日本艦隊火力,這樣或許能為艦隊爭取時間繼續駛往符拉迪沃斯托克。日艦開始集中火力射擊“列特維讚”號,距離日艦4000碼時,“列特維讚”號前主炮炮塔被炮彈命中,無法轉向。接著指揮塔中彈,艦長辛斯諾維奇上校重傷,不過辛斯諾維奇上校仍繼續指揮戰鬥。

隨後“曙光”號上的艦隊副司令鑒於本艦受創嚴重開始轉向返航。後來大部分的艦隊艦隻包括“列特維讚”號也隨之返回了旅順,而“太子”號則趁亂避開了日本艦隊駛進了膠州灣。這次戰鬥中“列特維讚”號被日本戰列艦的305毫米主炮和裝甲巡洋艦的203毫米主炮命中18發,其中水下兩發,6名水手戰死,包括艦長本人43人負傷。前主炮和兩門152毫米火炮也需要維修一段時間。不過如果沒有“列特維讚”號的出擊,或許日艦的火力會給更多艦艇以重創,艦隊的命運也不得而知。這次戰鬥也暴露出俄國人的決心還是不夠,馬上就要天黑,艦隊還是有很大機會突圍的。

剩下的時間裏,分艦隊沒有太多的故事。很多艦上的輕型火炮被拆下用作陸上防禦武器。包圍旅順後日本海軍炮隊就一直向港內艦艇射擊,不過沒有觀測點隻能把港口劃分成格胡亂射擊。10月1日“列特維讚”號被l枚279毫米榴彈擊中。直到12月5日,日軍攻占203高地後形勢有了變化,在203高地上日軍可以俯瞰整個港區,海軍炮隊開始對港內艦艇逐一瞄準射擊了。279毫米攻城榴彈炮也開始發揮威力,港內殘存艦隻的末日來到了!“列特維讚”號很快就被多發榴彈擊中,至少有l發擊穿了鍋爐艙。12月6日,終於沉沒在港口西側的淺水區。

1905年1月2日,“列特維讚”號的艦長辛斯諾維奇上校代表海軍在投降書上簽字。這一年9月22日日本將“列特維讚”號打撈出水,並且拖往佐世保船廠。維修從1906年1月一直持續到1908年11月。艦橋上的戰鬥平台連同火炮被拆除;保留的輕型火炮也被日本製式的火炮所替代,尼克勞斯鍋爐則被日本自己研製的高原式水管鍋爐(尼克勞斯鍋爐的小改進型)所替換。被重新命名為“肥前”號,隨後編入佐世保鎮守府。

一次大戰爆發時,“肥前”號正停泊在佐世保軍港內。1914年10月初前往艾斯奎茅加強那裏脆弱的英國分遣艦隊保護北美洲沿岸的商業活動。由於日本海軍認為斯佩海軍少將的亞洲分遣艦隊正在朝這個方向開進,10月底時“肥前”號在航行途中繞過火奴魯魯以避開德國在當地的炮艦,據情報說德艦曾經在10月15日出現在那裏。

1918年“肥前”號經常出現在符拉迪沃斯托克和其他俄國在太平洋一帶的港口,協助那些在俄國國內戰爭中參戰的日本幹涉軍。1921年9月1日“列特維讚”號改為一等海岸防禦艦。由於《華盛頓條約》生效,1922年4月,“列特維讚”號在佐世保港解除武裝,最終在1923年9月退役,1924年7月在豐後水道作為炮術射擊靶艦結束了傳奇的一生。

結語

“列特維讚”號是那個時期的戰列艦中性能比較突出的一艘,事實上也是美國的下一級戰列艦“緬因”級的原型。美國海軍采用這樣的設計建造的最初意圖便是它的高航速,隻要保證高航速和最大的裝煤能力即可。當時美國海軍的戰列艦最快也隻有16節,所有提交的新艦設計中沒有能夠超過克朗普船廠提出的計劃!尼克勞斯鍋爐起到了很大的作用,隻有安裝了它才可能達到18節的航速。

事實上“緬因”級在尺寸、外表特征上非常接近“列特維讚”號,確切地說更像是在黑海建造的“列特維讚”號改進型“波將金”號。更加強大的火力和低矮的後甲板,這些特征也一一在“緬因”級上得到體現。不過兩者最大的不同,也是俄國海軍和美國海軍在防護裝甲安裝上的不同:“緬因”級主裝甲帶較薄,不過不包括向艦尾方向的裝甲,艦尾沒有水線防禦裝甲,而且還多裝備兩門152毫米炮。

這樣,聖彼得堡俄國海軍技術委員會所選擇的樣式最終出現在一級美國戰列艦上,也算是另外的一個傳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