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威爾士親王號戰列艦(1 / 2)

英國威爾士親王號戰列艦

概述

英國海軍的威爾士親王號戰列艦,是喬治五世國王級戰列艦的二號艦。喬治五世國王級戰列艦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英國最新型的戰列艦,也是二戰中英國皇家海軍的戰列艦主要兵力之一。為區別英國皇家海軍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戰列艦中同名的級別而稱為新喬治五世級。

該級別是按照倫敦海軍公約(限製標準排水量35000噸,主炮口徑350毫米)而設計的,始建於1937年初。這一級別共5艘,包括“喬治五世”號、“威爾士親王”號、“約克公爵”號、“安森”以及“豪”號。

“威爾士親王”號在1937年1月2日開工建造,1939年5月3日下水,1941年3月31日完工。是該級別中唯一戰沉的一艘。

1936年7月29日海軍部決定製造喬治五世級的二號艦。一開始這個二號艦被提議命名為“英王愛德華八世”以紀念新君主愛德華八世。但是,可能是愛德華八世國王預感到了他因為與沃利斯·辛普森夫人的關係而可能命運多舛,於是決定取消這個提議並提議以“威爾士親王”命名。隨後喬治五世的二號艦就被命名為威爾士親王號。這艘軍艦也是英國海軍史中第7艘以“威爾士親王”命名的軍艦。

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後,在德國空襲利物浦中受到損壞。空襲中炸彈在威爾士親王號左舷與船塢泊位的內壁之間爆炸,對左舷裝甲造成了破壞。

之後英國海軍部為了對抗德國新製造的俾斯麥號戰列艦和提爾皮茨號戰列艦,下令威爾士親王號的加快建造速度以及縮短試航周期包括以使其盡快投入戰鬥。

1941年1月19日威爾士親王號正式服役。實際上,服役時僅僅是對整體上的建造完畢,很多細節尚未完全建造完成,後在盡三個月中一邊服役一邊裝配,最終在同年3月31日才算完全裝配完畢。

威爾士親王號1941年3月完工。事實上威爾士親王號還沒有正式服役,艦員正在訓練中,火炮瞄準裝置還沒有調試完畢。5月21日當天,威爾士親王號正式宣布加入皇家海軍服役,同時立刻投入攔截前往大西洋破壞英國海運航線的德國俾斯麥號戰列艦的作戰行動。在這次戰鬥中,胡德號戰列巡洋艦被俾斯麥號擊沉。

威爾士親王號先後被四發來自於俾斯麥號的380毫米炮彈和三發來自於巡洋艦的炮彈接連命中。尤其是6時03分,俾斯麥號的一發380毫米炮彈擊中了威爾士親王號的艦橋羅盤室,盡管炮彈直接穿了過去而沒有爆炸,但是艦橋內的人員非死即傷,僅艦長裏奇幸運的毫發未損。

威爾士親王的主炮塔發生機械故障,一座四聯裝大炮的彈鏈卡死,火力減弱。而後威爾士親王號不得不撤出戰鬥。作戰過程中該艦的主炮也擊中了俾斯麥號,導致航速下降、燃油流失,喪失了執行作戰任務的能力。威爾士親王號雖然受傷,依然緊緊追蹤俾斯麥號,直到俾斯麥號暫時失去了蹤跡,威爾士親王號才不得不返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