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德弗林格爾級戰列巡洋艦
簡述
德弗林格爾級戰列巡洋艦是德意誌帝國海軍設計建造的一種戰列巡洋艦。1911年批準建造預算兩艘,1912年預算一艘。1912年至1913年間開工建造。采用高幹舷平甲板艦型,艦艏具有明顯的舷弧。
德國海軍首次在戰列巡洋艦上采用305毫米口徑主炮,主炮全部沿艦體甲板中線布置,較以往德國戰列巡洋艦減少了一座主炮炮塔,艦體艏艉各布置兩座,主炮擁有良好的射界。動力係統采用油煤混合燃燒型的鍋爐。
該級艦增加裝甲厚度,防護區域擴大,水密隔艙數量增加,舯部水密艙采用雙重縱向隔板。該級艦整體防護接近早期無畏艦的水平,展示了德國造船工業的高超技術水平。
德弗林格爾級戰列巡洋艦同級艦3艘:德弗林格爾號、呂佐夫號、興登堡號。德弗林格爾號於1914年服役,1915年參加了多格爾沙洲海戰,海戰中曾重創英國海軍第一戰列巡洋艦分艦隊旗艦:雄獅號。
1916年德弗林格爾號和新完工的呂佐夫號參加了日德蘭海戰,德弗林格爾號在交戰中擊沉了英國的瑪麗女王號戰列巡洋艦和無敵號戰列巡洋艦,海戰中被英艦大口徑穿甲彈命中17次,受創進水3000多噸。呂佐夫號被英艦大口徑穿甲彈命中24次,因戰損嚴重隻好棄艦,被德國魚雷艇擊沉。
德弗林格爾級的第三艘——興登堡號的建造工作一再耽誤。興登堡號進行了一些小改進,換裝了更牢固的三腳艦桅,航速稍快。於1917年服役。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興登堡號和德弗林格爾號被引渡到英國,最終在斯卡帕灣“彩虹行動”中自沉。
命名
德弗林格爾號以17世紀勃蘭登堡陸軍元帥喬治·馮·德弗林格爾男爵命名。
呂佐夫號以普魯士王國將軍阿道夫·路德維希·威廉·馮·呂佐夫男爵命名。
興登堡號以德意誌帝國陸軍元帥保羅·路德維希·漢斯·安頓·馮·興登堡命名。
各艦概況
德弗林格爾號
建造廠:漢堡布洛姆·福斯造船廠,開工日期:1912年3月30日;下水日期:1913年7月12日;服役日期:1914年9月01日。1919年6月21日在斯卡帕灣自沉。德弗林格爾號1939年打撈,1956年解體。
呂佐夫號
建造廠:但澤碩效船廠,開工日期:1912年7月16日;下水日期:1913年11月11日;服役日期:1915年8月8日。1916年7月1日在德國近海戰損嚴重無法拖帶由G38號魚雷艇擊沉。1961-1962年爆破解體。
興登堡號
建造廠:威廉港皇家船廠,開工日期:1913年1月10日;下水日期:1915年8月1日;服役日期:01917年5月10日。1919年6月21日在斯卡帕灣自沉。19307月打撈,1931-1932年解體。
性能數據
排水量:德弗林格爾號/呂佐號設計排量26600噸,最大31200噸;興登堡號設計26947噸,最大31500噸。
尺寸:德弗林格爾號/呂佐號長2104米,寬29米,吃水956米;興登堡號長2128米,寬29米,吃水957米。
動力裝置:14台鍋爐,兩台蒸汽輪機,最大功率63000馬力(過載功率72000馬力);4軸,雙舵縱向排列。
航速:德弗林格爾號/呂佐號265節;興登堡號266節;續航力:德弗林格爾號/呂佐號為5600海裏/14節;興登堡號為6200海裏/14節。
武備:8門305毫米/50倍口徑主炮四座雙聯炮塔;12門150毫米/45倍口徑副炮;12門88毫米/45倍口徑防魚雷艇/防空炮;4座500毫米魚雷發射管,水下安裝,艦體首尾各一座,兩舷A炮塔下方各一座。
裝甲:主裝甲帶75~275毫米,甲板25~625毫米,水密艙隔板425毫米,炮塔265~175毫米,指揮塔355毫米。
艦員:平時1112人,戰時1390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