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SM-62遠程空射核巡航導彈
SM-62,又稱“蛇鯊”,是美國諾思羅普公司早期研製的一種大型地對地洲際巡航導彈,其主要作戰使命是在大規模空襲中,先期摧毀敵軍的以防空雷達為首的具有嚴重威脅效應的防空係統,確保後續轟炸機的有效滲透。蛇鯊的研製曆經數十載,耗費了大量的人力和財力,但在彈道導彈研製成功後,蛇鯊即告退役,其在美國空軍中服役的時間相當的短暫,很少有人知道該型導彈的存在。
蛇鯊起源
1945年8月,美國陸軍航空隊(空軍的前身)雄心勃勃地開展了研發一係列地對地巡航導彈的計劃,其中有個計劃是研製一種巡航速度在1000公裏/小時,航程超過8000公裏,彈頭重量800公斤左右的大型地對地巡航導彈。1946年1月,諾思羅普公司推出了一種射程5000公裏左右,由渦輪噴氣式發動機推進的亞音速巡航導彈。不久,諾思羅普就收到了發展這種軍方代號為MX-775導彈的合同,合同規定公司必須在一年內開發出這種導彈的兩種型號,諾思羅普公司負責人傑克·諾思羅普用19世紀英國作家劉易斯·卡洛爾的小說《獵蛇鯊記》中的怪物來命名這兩種導彈,其中亞音速導彈編號為MX-755A被命名為蛇鯊。
1946年聖誕節的軍費大裁減刷掉了亞音速的蛇鯊卻保留了超音速型號,諾思羅普公司負責人傑克·諾思羅普憑個人關係和空軍司令卡爾·斯貝特茨以及空軍的其他重要官員進行了接觸,諾思羅普向他們許諾在兩年半內可以使導彈的年產量達到5000枚,而且每枚單價將會控製在8萬美元以下。對一種可以做洲際飛行的導彈來說,這是個很誘人的條件,在傑克·諾思羅普的極力勸說下,美國空軍終於同意繼續發展N-25,不過要求諾思羅普公司修改原來的設計細節。1947年後期,蛇鯊的編號改為SSM-A-3,導彈正式進入工程發展階段。
蛇鯊原型彈空軍編號XSSM-A-3,公司內部的代號N-25。XSSM-A-3是空前的巨大,導彈全長達到了1582米,彈體兩側有類似噴氣式飛機的大型後掠翼,翼展1295米,導彈采用細長圓柱形彈體,截錐體尾部,導彈彈翼為45度後掠角的上單翼,尾部有垂直尾翼,彈體內有三個主燃料箱和一個輔助燃料箱,從外形上來看完全是一架無人的戰鬥機。發射重量達到了12700公斤,裝備一台艾利遜公司的J33-A-31渦輪噴氣發動機,推力204千牛,用火箭助推器從滑軌上助推起飛,彈頭內裝有無線電指令製導係統,巡航速度085馬赫,射程在2500公裏以上。為了能夠有效製導蛇鯊,諾思羅普特地改裝了一架DB-45噴氣式轟炸機用來中繼製導。
空軍裝備司令部要求蛇鯊在1949年3月就能首發,並在年內能進行10次以上的發射試驗,但技術上的一係列問題使導彈無法按時上天。雖然當時的裝備司令部司令瓊斯上將稱蛇鯊是美國在發展的地對地導彈中最好的項目之一,但美國陸軍和海軍的官員卻對蛇鯊的發展很不滿,認為空軍花這麼多錢研製這種不切實際的導彈武器純粹是浪費,而空軍由於經費緊張,就隻提供研製導彈最重要的製導部分的經費。
1950年開始在赫爾曼空軍基地進行發射試驗,不過12月份的首次發射以失敗告終,在經過精心的準備後,1951年4月,蛇鯊終於發射成功,導彈在空中飛行了38分鍾。在這期間,諾思羅普總共製造了16枚N-25,由於導彈上裝有回收裝置,為此發射小組共用這16枚導彈進行了21次發射試驗,在最後一次發射試驗中,蛇鯊的最大飛行速度達到了09馬赫,導彈在空中飛行了2小時45分鍾,在實驗結束後,有5枚被得以保留。
為了給作洲際飛行的蛇鯊提供製導,諾思羅普特地開發了一套天文導航係統,這套係統主要由航位測定儀、恒星跟蹤器、導彈重垂線測定儀、計算機等組成,在工作時首先用航向定位儀確定導彈大致的地理位置坐標,然後用恒星傳感器搜尋指定的恒星,並進行跟蹤,用彈上的重垂線測定儀測定到達的重垂線和導彈運動方向的變化,然後將取得的各種數據解算出導彈的實時精度和航向,並將其與預定值進行比較,然後給出控製指令。但不幸的是,這種曆時10年開發的導航係統雖然能夠確保導彈作洲際飛行,重量卻達到了1噸,導航係統也成為了導彈上最昂貴的部分,為了節省成本,XSSM-A-3沒有裝備這套設備,而隻是裝備了基於陀螺儀的慣性導航係統,這種係統隻能確保該彈的圓概率誤差在25公裏左右。
性能提升
1950年6月,美軍突然要求提升蛇鯊性能,導彈的射程提高到10000公裏,而且在飛行末段導彈能夠進行超音速攻擊,防止導彈被敵方攔截,導彈的彈頭重量要求提高到3噸,圓概率誤差也必須控製在500米以內。新的技術指標大大超過原來的N-25,諾思羅普萬般無奈之下,推出了N-25的放大型號N-69,N-69不僅加長了導彈的長度而且還將主翼麵積由原來的26米2增加至3028米2,外形上則主要是將發動機進氣道移至導彈的腹部。在風洞試驗中發現,N-25在大攻角攻擊時穩定性能不好,所以諾思羅普重新設計N-69的機翼,延長了副翼部分,為此也造成N-69的機翼呈怪異的鋸齒狀。發動機改為艾利遜的J71,而且在每側機翼下加裝了一個固體火箭助推器以使該彈能從發射車上直接發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