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章 將軍在何方 (2)(2 / 3)

常德會戰後,國民黨第74軍軍長王耀武和常德縣縣長戴九峰,為紀念捍衛國土而壯烈犧牲的將士們,以舊城牆為背景,麵向南方,正對西圍牆大街,劃了一個大的扁圓形圈子,作為陣亡將士紀念公墓之地。這片土地包括前後興隆街、前後坐樓街、五花洞、武陵花園、左平庵、和巷子、寡婦堂、溷眼洞、西圍牆等十幾條大小街道,總麵積131畝。

1944年第74軍駐常留守處,在上述地段正式動工,建矮花眼圍牆,收集石板、斷磚,碎瓦,把大墓堆成一個長55米、寬45米、高0.8米的大方台,上麵鋪以青石板。

1945年抗戰勝利後,第74軍又成立工程處,重新修建。他們從南京搞來設計圖紙,自行購料,地方政府協助雇工,軍方付款。經過幾個月的緊張施工,公墓於1945年11月23日舉行落成剪彩典禮,邀請了地方團體各界人士參加。

當時整個建築群的情況是:公墓正門是紀念牌坊,上方是王耀武所題“常德會戰陣亡將士紀念坊”十一個字的橫匾。此牌坊麵對西圍牆大街。紀念坊的四根水泥鋼筋方柱之間的上方,架著三塊橫匾:正中大匾是蔣中正所題“天地正氣”;左側橫匾是陳誠所題“碧血丹心”;右側橫匾是白崇禧所題“旗常炳耀”。正門中間的兩根方柱上的對聯是常德縣參議會所題“孤軍浴血千秋壯;公墓埋忠百姓哀”。正門兩側兩根方柱上的對聯是“壯誌成仁,衡嶽雲飛思烈士;丹心衛國,楚江月冷吊忠魂”。進大門數十步是一座9米高的紀念塔。塔基、塔邊都是四方形,塔基四麵修有12級石階,可踏步而上。

基座四方砌以大理石,刻有國民黨考試院長戴傳賢、監察院長於右任、立法院長孫科、司法院長居正四人題詞。孫科的題詞是:“已表精忠光日月,長留浩氣壯湖湘。”於右任的題詞是:“禦侮身殉國,績勳耀九州,名城瘞忠骨,壯烈永千秋。”碑身上麵為王耀武所題“陸軍第七十四軍常德會戰陣亡將士紀念塔”18個字,紀念塔後是個大方台,前麵建一座紀念堂。堂為琉璃瓦宮殿式建築,麵積不到100平方米。堂後就是大墓。墓圓形,直徑約10米,高2米,麵以水泥封閉。墓前是為8個將校官橫砌的一道長碑。碑分為八格,各刻上每個人的姓名、職級及籍貫等。碑前一個小供座,作為祭祀之用。這些建築麵對大門,成一垂直線。再在大門左右各建一個六角亭子,亭中立兩塊水泥碑,上刻第74軍前後兩任軍長王耀武、張靈甫所撰的“常德會戰記”。

解放初期,共產黨和人民政府保留了原有的建築。後來,有一部分中國人對這一部分中國人看不順眼,就把大門牌坊上和紀念碑上的字跡全都用水泥糊上,再後,又先後拆除了大部分建築,修建了工人文化宮、圖書館等。這樣,常德會戰的經過就漸漸不為人知,甚至在常德都隻有80歲以上的老人才略有記憶。

1992年,筆者在常德采訪時,得知有關部門要籌款集資重修常德會戰烈士公墓,我想,重修公墓並不是為了一個古老的瞻仰儀式,而是為了永遠的紀念。

我說的對嗎?

附錄

一、常德會戰國軍參戰部隊序列表

第六戰區代司令長官孫連仲

第29集團軍總司令王纘緒

第44軍軍長王澤浚

第150師

第161師

第162師

第73軍軍長汪之斌

第15師

第77師

暫編第5師

第10集團軍總司令王敬久

第79軍軍長王甲本

第98師

第194師

暫編第6師

第66軍軍長方靖

第185師

第199師

江防軍司令吳奇偉

第18軍軍長羅廣文

第118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