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章 打草驚蛇——成功公司的深謀遠慮(1 / 2)

凡是無法衡量的,就無法控製。

——佚名

“疑以叩實,察而後動。複者,陰之媒也。”其意是說,遇到可疑的情況就要核實清楚,待情況完全弄清之後再采取行動。正如《易經·複》中所說的那樣,反複偵察,是發現暗藏敵人的手段。

打草驚蛇最早見於唐朝段成式的《酉陽雜俎》。

講的是唐朝有個縣官,名叫王魯,貪贓枉法,搜刮了不少民脂民膏。他的屬下,大都同他一樣,敲詐勒索,為非作歹。一天,他在批閱案卷的時候,發現有人聯名控告他手下的一位官員營私舞弊,違法亂紀。這些見不得人的事情,如果追究起來,王魯本人也逃不了幹係。因此,王魯一見狀子,心中大驚:“幸虧這個狀子落在我的手裏,不然可就大事不妙了。看來我以後得稍加小心才是。”看完案卷以後,他隨手在案卷上批了八個大字:汝雖打草,我已驚蛇。意思是說,你們雖然打的是雜草,可是我這條藏在草裏的蛇已有所警惕了。

後來,這個成語經常被人們所使用,但逐漸變成了另一個意思,比喻行事不密,使對方有所戒備。

如宋代僧人道源的《傳燈錄》中就有過“打草驚蛇”的說法。

南宋理學家朱熹在寫給黃仁卿的信中說:“但恐見黃商伯狼狽後,打草驚蛇,亦不敢放手做事耳。”

王實甫的《西廂記》第四折中,張生夢見崔鶯鶯私奔出城,匆匆跟隨其後,心中驚惶不安:“疾忙趕上者,打草驚蛇。”

在山村裏,人們走路,特別是走雜草叢生的山路時,總拿著竹棍子,一邊擊打雜草,一邊行走。為什麼打草呢?雜草叢是毒蛇出沒的地方。毒蛇,諸如地皮蛇、響尾蛇等,大多體形小,顏色或如土色或如草色,喜歡潛伏在草叢中,襲擊路人,不易被人發現,毒蛇咬人一口,致傷致殘,甚至致命。但是,這類毒蛇怕竹棍。人們打草,是為了驚蛇,蛇受驚逃走了,路上也就安全了,而受驚跑出來的蛇,由於目標明顯,也很容易被人一棍子打死。

打草驚蛇本來的含義是,要知道草裏是否有蛇,必須打草,發出響聲,蛇才會跑出,才能將其抓住。後來用來比喻懲辦某一個人或某些人,而使同樣情況的其他人受到震動。也用來比喻做事不機密,走漏了風聲,驚動了對方。

引申到軍事生活中,就是指用投石問路、火力偵察的方式探知敵情的一種謀略了。說白了,就是要在正式采取行動之前,充分地了解敵情,了解狀況,這樣才會使行動不會失敗而取得最後的成功。

商場如戰場,在不見流血的商戰中,有時比戰場還要激烈。同樣,經商過程中,更需要事先謀劃好之後再出擊,這樣才能戰無不勝。因此,謀而後戰,是一個精明的經營者所必須采取的方式。謀而後戰,需要在事先做大量的調查研究,在眾多的資料中進行分析研究,而後研究出經營的方略。

麥西公司原是美國一家用微波線路連接芝加哥與聖路易兩市的區域性電話公司。上世紀60年代末期,該公司遭到嚴重的財務困難,於是便轉給素有整頓企業專家美譽的企業家比爾·麥高文。

麥高文在接手麥西公司之後,對當時美國的電話通訊行業進行了認真的研究。他首先調查了美國所有的通訊公司的經營策略和經營範圍,發現貝爾電話公司長期的壟斷經營,已經造成經營上的無效率。雖然貝爾公司在科技上具有領先地位,但同時也為其他公司提供了許多競爭的機會。他看出貝爾公司把長途電話收費定得較高,是為了保持較低的電話基本租金和區域性服務的成本,這無異是在“邀請”那些無心於發展地方性通訊業務的公司去參與長途通話業務的競爭。

麥高文在了解到上述情況之後,認為整個電話通訊市場仍然有空間,事實上也需要去容納另一家電話公司。於是他在聯邦通訊委員會的公共閱覽室裏翻閱了幾個月的文件後,找出了許多他人所未曾留意的規定。雖然地方性的電話係統在法律上允許獨占,但聯絡各地之間的長途電話卻沒有規定可以獨占。幾乎每一個人都認為有些規定,但在法律條文、國會的報告或是聯邦通訊委員會的規章裏都沒有。

而且,麥高文還發現了一條更為重要的規定,就是聯邦通訊委員會在接到要求建立電話線路申請後60天內必須處理完畢。事實上,假使委員會內無人反對這項申請,委員會就會很自然地按照規定頒發執照。聯邦通訊委員會幾乎每年都會接到數千件這樣的申請,通常都是具有高度技術性的,因此也就沒有時間逐件地進行詳細的調查研究。

在了解到這些情況之後,麥高文進行了詳細的分析研究,采取了最為簡單的攻擊策略,他同時向聯邦通訊委員會提交了數百件重要通訊線路的申請。在他已建完第二條長途電話線路之前,還沒有人注意到這件事。後來,雖然經過無數次法律訴訟和國會聽證以及聯邦通訊委員會的裁決,但由於麥高文事先準備充分,早已謀劃好了應對的策略,最後都沒有將他擊敗。1978年到1983年之間,麥西公司的營業額和利潤每年都增長1倍以上,1985年成為年營業額19億美元的大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