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十 章腦能革命與健腦運動
一、開發大腦功能的生活方式變革
1高質量的睡眠使腦細胞解除疲勞
我們的大腦中存在著控製“清醒”和“睡眠”的兩個中樞係統,分別被稱為“覺醒中樞”和“睡眠中樞”。通常是在覺醒中樞工作的時候,我們就睜開眼、起床;而在睡眠中樞活動的時候,我們就上床就寢。最新的研究提出,在體內可合成一種睡眠物質,僅需要幾億分之一克的量就可能使人很快熟睡。
覺醒中樞的活動與光照、聲音、感覺和肌肉活動有密切關係,還受各種情感的影響,所以消除以上這些因素是進入睡眠的第一步或稱第一階段。
真正的睡眠來臨,必須在睡眠中樞開始活動之後,這個時候認為睡眠物質產生、發揮作用。並且在睡眠中樞開始活動時,覺醒中樞則受到抑製。
另一個幹擾睡眠的重要因素是精神狀況。人類的精神的興奮和變化,直接刺激著覺醒中樞使其興奮。這種精神的作用也可以解釋成意誌的力量。例如第二天上午有一份報告必須要交出去的時候,可以工作到深夜或者徹夜不眠。這種意誌的力量對睡眠是起妨礙作用的。
也就是說,我們的睡眠質量是由大腦和身體的疲勞程度、外界刺激和感覺給予的情報、精神作用或意誌力等各種條件相互混合而決定的。當心緒不寧、精神緊張難以入睡的時候,就是以上這些因素刺激著大腦的覺醒中樞。大多數的失眠症與這種精神因素有直接關係。
睡眠具有使腦細胞解除疲勞的重要作用,手足軀體在不使用時就可得到休息、解除疲勞。而大腦每時每刻都在接受眼耳等感覺器官傳來的刺激,一分一秒也不停地思考著、分析著,隨時做出各種不同的反應。隻要是在清醒狀態,大腦就不會得到休息。
服用安眠藥可能會很快入睡,但一直是處於深睡眠狀態,沒有正常人深淺睡眠交替出現的現象,這很難說是對身體健康有益的睡眠。
一般人會認為,服用了安眠藥可以很快入睡而得到良好的睡眠,其實安眠藥的作用與麻醉藥是相似的,會引起記憶障礙等各種各樣的不良後果。當然不能否認安眠藥在某些治療情況下使用是十分有效的。但是普通健康人不應該稍有失眠就服用安眠藥,因為這對大腦的健康是很危險的。酒類與安眠藥一樣是對大腦有害的,靠酒精來入睡不能得到自然的睡眠。
2提倡一日睡眠6個小時以內
關於睡眠時間的長短也是值得注意的問題。曾經調查、試驗過睡眠時間與大腦的機能關係,結果發現睡眠6個小時以上的人,其腦力低於6個小時以內的人。
“一天睡8個小時都不夠,睡6個小時怎麼可能做得到”。
但是讓我們仔細分析一下,平時人們所相信的8小時睡眠時間到底是誰提出來的呢?也許是來自祖先們傳下來的習慣吧,其實是沒有科學根據的。
6小時睡眠的第一個優點是可以節省一定的睡眠時間,並且這段時間是大腦充分發揮作用、工作效果特別提高的時間。
第二點是時間雖然短,但是卻能得到非常高效率的睡眠,一天工作了近20個小時,身體和大腦都竭盡了全力,頭一碰到枕頭就會迅速入睡,並且是深深的熟睡,一般說來睡得越深,身體和大腦疲勞恢複得越好。
另一方麵,通常的8小時睡眠時,淺睡眠的時間比較多,整個睡眠也比較淺,特別是早晨天亮前後。睡眠變淺就說明大腦有些部位無意識地清醒了,不會有效地解除身體和大腦的疲勞,也妨礙第二天的工作。
也許大家都有睡眠過長的體會,睡了那麼長的時間,反而渾身乏力、頭腦昏沉沉的。8小時睡眠的情況與此十分相似。肌肉不鍛煉就會鬆弛無力,大腦不使用就會昏沉遲鈍。
精神緊張失調的最大國家是美國,據統計現在每三個人中就有一個人為失眠而苦惱。在英國大致也是三人中有一人。德國和法國是五人中有一人在受失眠症的折磨。日本的失眠症患者比率恐怕與美國不相上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