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高中時,由於長得高大健壯,他被選人校籃球隊,為此,他很出了些風頭。
他有一副好嗓子,深厚洪亮,訓練有素。大家都說他應當去做播音員,或者去搞藝術。大學時期,他每年都在校歌詠大賽中獲獎,學校裏幾乎所有的演出都少不了他。
大學高年級時,他得到了學校最漂亮的女孩子——盡管她身邊有成群的崇拜者。周圍的男孩子都嫉妒他,這更使他自信交上好運。
畢業一年後,他娶了那位“校花”,並在一家合資企業找到工作。以後,他按部就班地盡著一個男人的本分,養了一個女兒,並在那競爭激烈的職業中開拓自己的道路,成績卓著,迅速升為經理。
但令他自己怎麼也弄不明白的是,為什麼伴隨生活和事業上的成功而來的是日益沉重的壓抑感,是對生活興趣的喪失。他為之困惑,為之迷惘。
後來,他才終於開始意識自己是怎樣掉人如此消極的情緒深淵之中。
長期以來,他一直希望別人把自己看做一個“男子漢”。但是令他驚異的是:他的潛意識竟是如此憎恨作籃球隊員而產生的心理壓力。那種一心要表現出色、要贏球的渴望扭曲了他的校園生活。
學生時代,為了練就一副深厚洪亮的“標準男中音”,他曾付出了無數汗水和辛苦!這種狂熱簡直與一些婦女拚命地追求外表美沒什麼兩樣。他顯然把登台演出引人矚目看作是一件樂事,卻又承認自己內心深處是多麼不願意充當那娛人的角色——按他自己的說法,“那是在扮演一個殷勤奉承的小醜”。
每當想到自己的婚姻,他就感到有種莫名其妙的感覺。結婚一年後,他便從心裏對她感到厭倦了。但是他無法正視這個事實,因為他曾以為自己娶了她是件十分值得自豪的事。他認為,假如當時自己不這麼做,她就會落到別的什麼人手裏,他無法忍受這樣的事情發生。
多種壓抑感逐漸形成情緒上的某種病態,開始他並不知道,相反還努力扮演著“男子漢”的角色,從而窒息了自己的真實感情,人幾乎成了空洞的軀殼,活像一具僵屍,一個白日夢遊者。
更糟的是,他在別人眼裏是成功的,這更使他很難下決心去改變現狀。從而不得不按照“標準男子漢”的模式來扮演著自己的角色,時時掩飾壓抑自己正常的情緒需要,約束自己滿足身心需求的努力。
這種套著偽裝、自我壓抑的生活使他變得內向了,再不願正視自己的憤怒和焦慮,小心翼翼地回避那些潛在怒火的發作,從而表現為情感上的超脫和對人際關係的淡漠。而這又趨使他的心境變得更壓抑,越來越覺得生命乏味而又充滿窒息感。
所幸張先生及時來到了心理谘詢室,否則他的這種情緒狀態持續下去的話,他很可能被他已無法自行掙脫的情緒壓抑所擊潰。
在試行了一些調節抑鬱情緒、恢複情緒健康的方法一個月以後,他的情緒狀態大有改觀,臉上掛著輕鬆的笑容。已重新煥發了勃勃的生機。
現代社會強調競爭,強調出人頭地,從而給人們帶來了無窮的心理壓力。而中國的傳統社會文化又要求人們“喜怒不形於色”,強調人對自己情緒的抑製,這就不可避免地造成了許多人的抑鬱症狀,深化了情緒危機。
作為生活強者的高情商並不是隻知一味地控製和壓抑自己情緒,他們還知道如何以合理的方式宣泄自己的情緒,使自己的心境始終保持良性的狀態。隻有這樣,一個人才能擁有健康的情緒,才能在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
4不良的沮喪
著名心理學家A·阿德勒曾說:所有失敗者——罪犯、酗酒者、自殺者、墮落者、娼妓等等,他們之所以失敗,都是因為他們缺乏從屬感和社會興趣,從而對生活產生強烈的沮喪情緒。他們在處理職業、友誼和性等問題時,都不相信這些問題可以用合作的方式加以解決,於是對現實充滿失望感。
劉君今年剛40歲的年紀,生活便一蹶不振,慢慢地不再有喜悅和激動的情感,然而他並不了解為什麼會這樣。他逃避責任,向困難屈服,把所有的過失全歸咎於別人。他整日裏憂愁沮喪,灰心絕望,好像隻是等死似的。
他內心的沮喪主要是來源於日常生活的混亂,他周圍的人和事無法使他感到滿足,他無法適應周圍環境的要求。他可以裝得很體麵,獲得人們的讚賞,可是內心卻無法適應這種角色。
於是他拒絕長大,繼續偽裝下去。當別人享受到成熟的樂趣時,他的信念也會動搖,但又無法走出自我封閉的天地,隻是不斷地吸吮著精神上的拇指,自憐地說:“怎麼辦呢?我為什麼這樣窩囊沒有出息呢?這個世界對我太不公平了!”
自憐並無助於恢複破碎的自我,一味地沮喪和自哀往往會帶來更殘酷的現實。他本來可以顯得更年輕的,可如今卻看起來像個老頭;他本可以獲得很好的社會地位的,可如今卻有無窮的經濟負擔,妻子對他的自卑態度十分不滿,小孩對家庭也沒有歸屬感,這也使他變得愈發的沮喪。
雖然沮喪是人類的正常現象,但如果長年逃避和否定自己,陷於持續的沮喪之中不能自拔,卻又習慣把責任一股腦全推給別人的話,那麼這樣的人大都是些缺乏勇敢和能力承擔不幸的人。
沮喪者雖然也大都在各自掙紮,並很想求助於別人,可是孤獨和害怕被拒絕的心理使他們往往不敢冒險求人。由於自卑態度,他們也無法正視自己的脆弱,隻好以假裝快樂的方式來掩飾自己。因此,除了配偶和孩子等家中親人,周圍的人往往都無法了解他們的內心世界,認識到其糟糕的情緒,因而也難以給他幫助。事實上,即使知道了他們情緒上的沮喪,旁人也常常會顯得無能為力。
像劉君的妻子,雖然明知道他有問題,卻也隻能空白焦急。他們之間很少把情緒上的問題提出來並以理性的態度討論,相反,他們隻是各自壓抑,分享與信任也因缺乏溝通而受到阻礙,這也使他們隻得終日生活在情緒沮喪的陰影之中。
有些“功成名就”的成功者也會產生沮喪。例如有的事業有成的男人,當他的妻子不安心操持家務,而決定要去讀書或要找份兼職工作時,如果他們自己不善於處理家務,麵對亂七八糟的家,往往會出現強烈的沮喪感。因為他們覺得自己辛苦工作,賺那麼多錢,在社會上也有地位,家中該有的都有了,結果妻子還不安心,還要去尋找什麼自我,因此他會產生自己所追求的這些東西究竟有什麼意義一類的疑問。如果無法很好地解決這些心理上的困擾,他很可能就會逐漸變得灰心失望,情緒沮喪。
沮喪的人灰心是很自然的。一個人辛辛苦苦地奮鬥,其理想不管是大是小,如果他不能獲得事業的成就感、家庭的幸福感,那麼他是不會感到快樂和欣慰的。他會不斷地自問:“我得到的是什麼?”這時如果不能夠及時調節、克服沮喪情緒,就很容易產生“不死就知萬事空”的感覺。
人在其生命的幾個重要階段都很可能出現沮喪。童年時期,健全的感情發育和培養很重要,如果他生活的家庭不幸,比如父母親離婚、喪失親人等,都容易導致其產生沮喪感;青年時期,健全的社會關係包括戀愛、婚姻、朋友等等都十分重要,戀愛、婚姻挫折會使人沮喪,而沒有真正的朋友也會使人沮喪;老年時期,健全的人生旅程顯得十分重要,如果老年喪偶、喪子很容易使人陷於沮喪無助的情緒之中。
沮喪情緒常常會擴大生活的不幸。所以對被持續強烈的沮喪情緒困擾的人來說,很有必要接受一定的心理治療,但這些人又常常不願意承認自己有心理問題,對心理谘詢和治療持拒絕排斥的態度,這就不可避免地會對他們的工作、生活、婚姻、家庭造成進一步的破壞。
有的人在沮喪中形成了對他人冷漠的態度,認為這樣可以報複別人,其實這樣不但無助於事情的解決,還會進一步損害自己。因為這樣做,無論在肉體上、精神上都將進一步影響自己的情緒,使自己無法堅強地而對現實。事實上,用冷漠的方法打擊自己倒是最有力的武器。
在生活中,每個人都會有沮喪的時候,但沮喪並不是不可克服的。要拿出勇氣改變自己的生活態度,找出引起沮喪的原因並努力設法改變現狀。如果是不幸婚姻引起的沮喪,就要改善自己的婚姻;如果是工作引起的沮喪,就要勇於改變自己的工作;如果是人際關係引起的沮喪,就盡力調整周圍的人際關係。這樣的話,沮喪情緒就會在你的積極抗爭中逐步消融乃至最終被愉快輕鬆的情緒取代。
所以說,應像對待所有其他的不幸後果一樣,對於不幸帶來的沮喪,我們也不應聽之任之,一味地自怨自艾、杞天憂人,而要振作起來,采取勇敢的態度、奮進的態度去直視麵對它以及現實中的一切挫折和困難。
高情商者之所以更可能成功,就在於他們能夠以開放的心理接受各種情緒的影響,具有較強的情緒承受能力,並能通過適當途徑克服消極情緒所帶來的困擾,始終保持樂觀向上的精神,對生活充滿著希望和信心,從而才有勇氣和耐心去征服生活中一個又一個艱難險阻。一味沉浸於沮喪之中不能自拔的低情商者,最終隻能使自己變得更加的一敗塗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