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用內在的力量頂住和戰勝壓力
人生的海洋多少會有波浪,因此不管如何成功的人,也不見得都過得很快樂,在某個時候總會有難關等待著。
為了突破難關,你最好持有信念。對任何難關都不懼怕,從正麵衝過去。因此你就可以和潛能相通,而從潛能和心靈深處得到極大的力量。
1信念能使弱者變得強大
巨大的困難會給人帶來各種痛苦的感覺,要想忍受這種痛苦,有一種方法,那就是:認為有一種東西要比痛苦更有價值,因而值得為之付出。這種東西就是信念。
在許多當代中國名人身上,我們就看到了這種信念。環境愈是險惡,他們的信念就愈是堅強,他們就愈能承受得住各種的不幸和打擊。對理想的篤信,幫助他們渡過各種各樣的難關。
全國人大副委員長布赫和開國元勳劉伯承元帥就是靠著心中永不熄滅的信念之火,在逆境中求得生存。
在“文化大革命”中,布赫也受到了造反派的揪鬥。在經過了頻繁的無休止的體罰之後,他被軍管起來,單獨關押了起來。
布赫是“重犯”中的“重犯”,別人可以一起“放風”,他隻能單獨活動,不允許與任何人交談。
與世隔絕、被人遺忘的滋味是不好受的,然而,布赫不但沒有被打垮,相反,平心靜氣地讀起書來。“以前工作的時候沒有時間好好看書,那時有了,正好利用嘛。”就這樣,在4年中他把《資本論》,馬恩選集四卷、列寧選集四卷等全部研讀了一遍。
在那種是非顛倒的曆史環境下,人們經受著精神和肉體的雙重折磨。布赫之所以能夠直麵這慘淡的人生,直麵那淋漓的鮮血而毫不退卻,就是因為他心中有一個堅定的信念,那就是對共產黨的信任。
他說:“一個真正的共產黨員不僅要經受住對敵鬥爭的考驗,也要經受得住黨內鬥爭的考驗。”所以,麵對打擊,他坦然相對。他相信,曆史自有公道,總有一天會弄清他的問題的。
布赫終於等到了這一天。8年的風雨,8年的磨難,他都挺過來了,靠的正是信念。
也正是靠著一種信念,劉伯承才會有不用麻藥接受手術的佳話。
那是在1916年,劉伯承在戰鬥中負傷,右眼致殘。由於傷口化膿,他來到了一家德國人開辦的醫院。主持人沃醫生,醫術高明,態度卻很是傲慢,特別是對傷病者畏痛呼喊尤其痛恨。
劉伯承在此做了兩個手術,第一次手術是割去腐肉,理順血管,第二次是安裝假眼。
劉伯承始終拒絕使用麻藥,因為他是一個立誌拯救民眾於水火的革命者,他怕麻醉藥會損害他的腦子。
然而,不用麻藥的痛苦卻是難以想像的。醫生要一刀一刀修割新長出的腐肉,疼痛異常,劉伯承卻能安然端坐。手術3個多小時仍麵不改色。
等包紮完畢後,沃醫生見他扶著的椅柄上洇滿了汗水,不禁動了惻隱之心,問他是否有疼痛難忍之感。
劉伯承卻坦然一笑:“這算不了什麼,才割了七十四刀嘛,小意思!”
沃醫生驚異地問道:“你怎麼知道的?”
“閣下每拉一刀,我就暗記一數。錯不了,錯不了。”
沃醫生不禁嘖嘖稱讚道:“了不起,了不起,你才是真正的中國好漢。”
當劉伯承說出自己的身份後,沃醫生連連感歎地說:“你真是軍神,軍神!”
對於一個立誌從軍報國的人,失去了軍人特別倚重的右眼(瞄準、射擊),也失去了視象的平衡,這是一個多麼巨大的打擊呀!然而,是信仰支撐住了他,他暗下決心:眼可奪,命可喪,誌不可滅。要振奮下去,戰鬥下去!終於,劉伯承成為一代名將,也實現了他救民於水火的美好願望。
2為了理想,不怕下地獄
趙州禪師曾說過一句話:但願所有人升天,惟希望你沉入苦海。而這句話在韓美林聽來,則似乎對他而言。
韓美林是我國著名畫家、全國政協委員,他的動物畫堪稱一絕,享譽海內外,他的那些堪稱“世界之最”的石虎、銅牛、鋼馬們則足以說明中國當代藝術之偉大。
你知道韓美林為了這一天受了多少苦呢?你知道他能夠頂住這些壓力所依靠的是什麼嗎?依靠的是一種頑強不屈的精神,這種精神概括成一句話,便是韓美林所說的:
“在人生和藝術的道路上,我願意為了藝術打入十八層地獄。”
“文革”開始不久,與“三家村”有牽連的韓美林便掉入了20多年的苦海。先是被批鬥,接著又被投入了監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