⑥善待自己的身體——你隻有一個身體。身體各部分息息相關,要常運動,注意飲食。
⑦讓別人知道你希望受到什麼待遇——尤其應該用你對待自己和旁人的方式,立下一個榜樣。任何人都沒有必要忍受別人的虐待!
⑧多跟好人接近。
⑨設法讓自己在享受快樂時不產生罪惡感。
⑩多說肯定的話。
多讀能帶給你新觀念、新啟示的書。
在心中刻畫你想要的樣子而不是你現在的樣子。
掌握了以上原則,你也就掌握了打開自卑枷鎖的鑰匙。如此這樣,你也就離你真實的自我、不凡的人生越來越近了。2拔起自卑的重錨
自卑感是每個人在不同程度上都有的。因為人們都發現現在所處的地位是自己希望加以改進的。人們一直保持著勇氣,用實際的方法改進身邊所處的環境,使自己擺脫這種感覺。沒有人能長期地忍受自卑感,人類正是通過思維采取某種活動來解除自己的緊張狀態。假如一個人已經氣餒了,假如他不再認為腳踏實地地努力能夠改進他所處的環境,他雖然無法忍受他的自卑感,雖然設法要擺脫它們,但他所采用的方法都不能使他有所收獲。這樣,他的自卑感會愈積愈多,如果在自卑情境一成不變,問題也依舊存在,他所采取每一個步驟也逐漸將他導入自欺之中。
這可稱之為“自卑情結”。
所謂自卑情結,是指一個人在麵對問題無所適從的表現。憤怒、眼淚或道歉都可能是自卑情結的表現。由於自卑感總是造成緊張,所以爭取優越感的補償動作必然會同時出現。然而,爭取優越感的補償動作總是朝向生活中無用的一麵,真正的問題卻被遮掩起來避而不談。假如一個人限製了自己的活動範圍,一味地避免失敗,而不是追求成功,他在困難麵前便會表現出猶豫、彷徨甚至是退卻。
這種態度可以在恐懼中體現出來。在恐懼所控製的地方,是不可能達成任何有價值的成就的。拿破侖·希爾曾指出:“恐懼是意誌的地牢,它跑進裏麵,躲藏起來,企圖在裏麵隱居。恐懼帶來迷信,而迷信是一把短劍,偽善者用它來扼殺靈魂。”恐懼是壓力的表現,你若能逼迫自己戰勝貧窮、悲哀與失敗,就能引導自己攀向成功的最高峰。這完全取決於你是哪一種想法。自卑感束縛了人的手腳,使自己受到別人的控製,因為恐懼塑造了他們的命運。
成功的經驗是影響自信心建立的重要因素,失敗的體驗則是導致自卑感形成的首要因素。
心理學的研究證明,人的需要、期望是不斷發展、永無止境的,但新的目標都要以已有的目標為基礎。譬如登山,登上了1000米的高度就要向2000米進發,如果一千米尚未達到,甚至幾經挫折,那麼他首先想到的高度就隻能是1000米。
這說明,一個人的成功經驗愈多,他的期望值也就越高,自信心也就越強。反之,一個人幾次努力都失敗了,他就會懷疑自己的能力,在挫折中隻盯住眼前的得失,難以自拔,形成自卑感。因此,對於自卑的人來說,最重要的就是建立起符合自身實際情況的“抱負水平”。
導致自卑感的第二個重要因素是缺乏客觀的期望評價,尤其是權威人士對自己的期望和評價。大量調查研究證明,男女智力並無明顯差異,影響他們成敗的因素倒是許多其他非智力因素,自信心的強弱就是重要的一項。許多人為自己的長相、身高和出身而自卑,這也是世俗偏見和社會輿論的產物。這些都是先天形成的無法改變的事實,無論你怎麼努力都不能改變。因此,有自卑感的人要冷靜地分析一下,周圍人對自己的期望和評價是否客觀,是否有根據。要有一點“我行我素”的精神,人本身就是有多種性格的,想法和觀點也很多,別人的意見固然要聽,但要先經過自己大腦的思考,不能人雲亦雲,為無根據的輿論所左右,消極地、主觀地否定自己。
自我估價的偏頗是導致自卑感形成的第三個重要因素。有些人毫無根據地憑空臆造出自己的許多弱點,有些人過分誇大了自己的缺陷,總愛拿自己的短處與別人的長處相比,不能冷靜地分析所受的挫折,正確地對待自己的過失,結果總是自怨自艾,失去了自信心,形成自卑感。有上述情況的人,要看到成績,看到自己的長處,相信自己有一得之見,一專之長,“別人能做到的,我也能做到,而且會比別人做得更出色。”“日複一日,我在各方麵都將獲得更大的成功。”不斷地進行自我激勵,逐步延伸自信的護梯。
一個期望人生成功的人,請記住拿破侖·希爾的告誡:如果沒有自信心的話,就永遠不會有快樂。若想永保樂觀的態度和擁有成功的人生,那就請拔起自卑的重錨,揚起自信的風帆!3相信自己能行,就一定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