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摒棄恐懼:讓你的心如止水(1 / 3)

四、摒棄恐懼:讓你的心如止水

1恐懼是人類最大的敵人

恐懼是人類最大的敵人。不安、憂慮、嫉妒、忿怒、膽怯等,都是恐懼的又一種表現。恐懼剝奪人的幸福與能力,使人變為懦夫;恐懼使人失敗,使人流於卑賤;恐懼比什麼東西都可怕。

恐懼能摧殘一個人的意誌和生命。它能影響人的胃、傷害人的修養、減少人的生理與精神的活力,進而破壞人的身體健康。它能打破人的希望、消退人的誌氣,而使人的心力“衰弱”至不能創造或從事任何事業。

許多人簡直對一切都懷著恐懼之心:他們怕風,怕受寒;他們吃東西時怕有毒,經營商業時怕賠錢;他們怕人言,怕輿論;他們怕困苦的時候到來,怕貧窮,怕失敗,怕收獲不佳,怕雷電,怕暴風……他們的生命,充滿了怕,怕,怕!

恐懼能摧殘人的創造精神,足以殺滅個性而使人的精神機能趨於衰弱。大事業不是在恐懼的心情下可做成的。一旦心懷恐懼的心理、不祥的預感,則做什麼事都不可能有效率。恐懼代表著、指示著人的無能與膽怯。這個惡魔,從古到今,都是人類最可怕的敵人,是人類文明事業的破壞者。

最壞的一種恐懼,就是常常預感著某種不祥之事的來臨。這種不祥的預感,會籠罩著一個人的生命,像雲霧籠罩著爆發之前的火山一樣。

許多人都有一種杞人憂天感,他們常常猜想著大不幸的臨頭:要喪財失位,要遭遇不測,要麵臨火災水害。假使在他們的兒女離家出門的時候,他們的心目中一定會看到種種的災難——火車出軌、輪船沉覆——他們總是想到最壞的一方麵。

世界上有許多人,在想像不斷的恐懼中生活。

恐懼會導致人的壽命縮短,因為它能損害人的生理機能,能改變人體各部分的化學組織,能使人早衰甚至早死。世界上不知有多少人,是被恐懼這惡魔冤枉地送入墳墓!它破壞了人類心理的平衡,造成了無數的人世間悲劇。

恐懼是害人最烈的,它對於人類,沒有絲毫的益處。一個滿懷著種種恐懼感的人,不是真正意義上的“人”。

拒絕你的恐懼,像拒絕其他種種可能對你有害的壞習慣一樣。我們可以用各種醫治良方——自信、勇敢、樂觀的思想——來抵消種種恐懼心理。不要讓恐懼深入你的心中,不要往恐懼的方麵想。一有了恐懼心理,當立刻使出醫治良藥來,恐懼立刻會逃走。無論一種恐懼感怎樣“深入人心”,隻要使出與它相反的方法,總是可以將它驅除的。

當不祥的預感、憂慮的思想在你心中發作時,你不應當縱容它們使之逐漸長大。你應當轉換你的思想,想到種種與它們相反的方麵上去。假使你在擔心著正在進行中的事業的失敗,你不應當想到你自己是怎樣弱小無能、怎樣不堪重任、怎樣準會失敗,你應當盡量想著你自己怎樣強、怎樣有本領、怎樣在過去也曾遇見與此同類的事、怎樣利用過去的經驗應付現在的問題、怎樣預期得到成功!

若能抱著這種態度,無論是自覺的或不自覺的,你都可以步步向前了。

2恐懼症是一種病態心理

有一些人,總是對某種事物或某種行為產生異乎尋常的恐懼感,雖然明明知道害怕得毫無理由,卻怎麼也控製不住自己。有的站在高處害怕自己墜落;有的不敢在無人的曠野裏行走;有的害怕獨處在狹窄的巷道或小屋裏;有的總覺得自己衣物不潔;還有的怕貓、怕火、怕水等。心理學家把這種病態心理,稱作恐懼症。

恐懼是人生命情感中難解的症結之一。麵對自然界和人類社會,生命的進程從來都不是一帆風順、相安無事的,總會遭到各種各樣、意想不到的挫折、失敗和痛苦。當一個人預料將會有某種不良後果產生或受到威脅時,就會產生這種不愉快情緒,並為此緊張不安,憂慮、煩惱、擔心、恐懼,程度從輕微的憂慮一直到驚惶失措。現實生活中每個人都可能經曆某種困難或危險的處境,從而體驗不同程度的焦慮。恐懼作為一種生命情感的痛苦體驗,是一種心理折磨。人們往往並不為已經到來的,或正在經曆的事感到懼怕,而是對結果的預感產生恐慌,人們生怕無助、生怕排斥、生怕孤獨、生怕傷害、生怕死亡的突然降臨;同時人們也生怕失官、生怕失職、生怕失戀、生怕失親、生怕聲譽的瞬息失落。

日本作家堀秀彥說:“人擁有未來,可是無法由自己保證未來的發展,所以會過得不安。”晚上睡覺時,你鬆一口氣,心想終於平安地過了一天。其實在心安的背後,還隱藏著憂慮。有了鐵飯碗,就可以心安了嗎?有家庭醫生和常備藥,就可以高枕無憂了嗎?就算能擁有一切,也無法擺脫生的不安。——因為不安是生命的基本精神,是生活的標記。智慧高的人從生活中吸收種種養分,保持自己的純真;智慧低的人,從生活中吸收種種毒素,使自己的內心和麵貌越變越醜。美國著名作家、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福克納說:“世界上最懦弱的事情就是害怕,應該忘了恐懼感,而把全部身心放在屬於人類情感的真理上。”愛因斯坦說:“人隻有獻身社會,才能找出那實際上是短暫而有風險的生命的意義。”

3你為什麼缺乏勇氣

心理學家認為,一個人之所以缺乏勇氣,產生恐懼,主要有以下幾方麵的原因:

(1)成人的恐懼心理往往與早期的生活經曆有關

有些父母經常用鬼神、毒蛇、野貓、老虎來威懾或製止孩子的“出格”舉動,雖然奏效於一時,但在孩子幼小的心靈裏卻播下了恐懼的種子。所謂不安全感,是指一種根深蒂固的潛藏著的懦弱,一種不敢直麵人生,不敢麵對現實,不敢對自己負責的恐懼。美國心理學家霍尼指出,如果兒童生活的環境不完善,沒有讓他體驗到充分的愛,兒童就會有一種不安全感。他往往會逃避社會,躲到自己的一個小小的世界中去,以求平安無事。

(2)恐懼心理往往是缺乏科學知識,胡思亂想

而造成的有的學者說:“愚笨和不安定產生恐懼,知識和保障卻拒絕恐懼。”有的學者進一步指出:“知識完全的時候,所有恐懼,將統統消失。”古羅馬箴言說:“恐懼所以能統治億萬眾生,隻是因為人們看見大地宇寰,有無數他們不懂其原因的現象。”中國宋朝理學家程顥、程頤認為:“人多恐懼之心,乃是燭理不明。”亞裏士多德說得更明確:“我們不恐懼那些我們相信不會降臨在我們頭上的東西,也不恐懼那些我們相信不會給我們招致那些事的人,在我們覺得他們還不會危害我們的時候,是不會害怕的。因此,恐懼的意義是:恐懼是由那些相信某事物已降臨到他們身上的人感覺到的,恐懼是因特殊的人,以特殊的方式,並在特殊的時間條件下產生的。”顯然,恐懼產生於懼怕,但懼怕的形成源於無知,源於對已經曆或未經曆的事的不認識。

(3)心胸狹窄,也是產生恐懼的原因

人的生命如果在利益的圈子中打轉轉,思慮自己的利益太多,欲無常足,不時地將自己的生命欲望的渴求和滿足作為自己思考未來的前提,為自己的利益的占有或獲取而高興,為自己利益的失去或損害而憂傷,這就最容易在心理中產生恐懼的情感。

(4)許多恐懼都是圍繞著我們最珍視的人或物

而產生的你也許過於害怕失去親人或朋友,恨不得將他們緊緊抓在手裏;你也許過於想取悅父母或老板,以致忘記了自己的需要;你或許過於憂慮老化,於是從穿著打扮到言談舉止,都模仿年齡比你小得多的年輕人;或許你必須與某些人打交道,而又非常害怕溝通不成功,於是內心緊張害怕起來。每當你試圖做與你個性不符的事情,或強迫別人接受某種他們並不認同的情感時,焦慮和恐懼便產生了。

誰也無法預料未來,比如什麼時候會發生地震,什麼時候會有戰爭,什麼時候發生交通事故等,總之天災人禍隨時都可能發生,防不勝防,盡管你千方百計想盡預防措施,但該發生的事還是避免不了。所以,對那些意外發生的和必然要發生的事最好聽之任之,關鍵是把握好眼前的一分一秒。“車到山前必有路”,“船到橋頭自然直。”《聖經》中說“不要懷疑明天”,因此,把握好每一個今天,愉快地生活,就能迎來一個美好的明天,每一天的延續就構成了人的一生。把握住每一個今天,是我們無愧於人生的秘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