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心理健康是人生幸福快樂的源泉(1 / 3)

二、心理健康是人生幸福快樂的源泉

越來越多的人已經認識到心理健康對人的健康的重要性,心理健康運動也正在全球蓬勃發展。人們也認識到在快節奏的現代生活中保持輕鬆愉快的良好心理狀態,從而維持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近年來,心理健康運動正在全球悄然興起,越來越多的人已經認識到要健康長壽就必須得通過修身養性,並在緊張的現代生活中始終保持以輕鬆愉快為主要特征的良好心理狀態。

1心理因素在防病、保健中的重要作用

人人都很關心自己的健康,怎樣才算健康呢?沒有病就算健康嗎?不少人都知道,並非如此。現代醫學認為,人的疾病和健康不僅與生物因素關係密切,還與心理因素和社會因素密切相關,因此,醫學模式已由生物醫學模式發展成生物-心理-社會醫學模式,而且隨著社會的發展,心理因素所起的作用越來越重要。

科學研究已經發現,在許多疾病的發生、發展和演變過程中心理因素都扮演了重要的角色,現在這類疾病被統稱為心身疾病。所謂心身疾病,是指那些主要地或完全地由心理社會因素引起,與情緒有關而主要呈現為身體症狀的軀體疾病。這些疾病通常都有生理機能或組織結構上的病變,因此,也有人把心身疾病稱為心理生理障礙。下麵所羅列的常見疾病都屬於心身疾病的範圍:

①心血管疾病:原發性高血壓、偏頭痛、心絞痛(冠心病)、雷諾氏病、心動過速。

②胃腸係統:消化性潰瘍、潰瘍性結腸炎、神經性厭食。

③泌尿生殖係統:排尿障礙、陽痿、陰冷、月經失調或痛經。

④內分泌係統:甲狀腺機能障礙、糖尿病。

⑤呼吸係統:支氣管哮喘、過度換氣綜合征、慢性呃逆。

⑥皮膚:蕁麻疹、斑禿、神經性皮炎。

⑦肌肉和骨骼係統:周身疼痛症、類風濕性關節炎。

完全可以預見,隨著研究的不斷深入,人們一定還會發現心身疾病的家族成員遠不止這些。心身疾病的心理病因是不盡相同的,在此僅舉幾例加以說明。

現在許多人都知道冠心病和A型行為之間有著密切的關係。美國醫學家弗裏德曼(MFriedman)和羅森曼(HRRocenman)把人的行為類型分為A型和B型:A型的人急躁,沒耐性,爭強好勝,易激動,行動快,做事效率高,整天忙忙碌碌,經常感到時間不夠用。B型的人則剛好相反,悠閑自得,不好爭強。結果在排除了食物、年齡、吸煙等幹擾因素的情況下,A型組的冠心病發病率明顯高於B型組,而且容易複發;死亡率也大大高於B型組。

原發性高血壓則主要與情緒狀態和人格特點有密切關係。長時間的焦慮、緊張、恐懼、憤怒、敵意和抑鬱都能導致血壓升高,其中與高血壓症關係最密切的是焦慮、憤怒和敵意等情緒狀態。在60年代初期,我國學者就通過研究認為,高血壓症的病人大多有容易焦慮,易於激動,行為帶有衝動性,求全責備,刻板主觀等性格特點。現在西方學者中也有人認為,原發性高血壓症的病人具有與冠心病病人類似的性格特點,如有雄心,好高騖遠,好活動,樂於競爭,為取得工作成績而常常感到壓力等。

導致消化性潰瘍病的原因是多方麵的,如刺激性的食物、飲食無規律、遺傳因素等,但不良情緒顯然起了重要作用。有人認為,潰瘍病的發生,是由於人長期處於不良情緒的激動狀態下,通過內分泌的中介作用,使胃液分泌持續升高,結果導致充血的胃粘膜容易形成糜爛的病灶。也有人發現,消化性潰瘍病與一定的人格特征有關係,該種病人一般表現為不好交往,行為上總是因循守舊,被動,順從,依賴性強,缺乏創造性,情緒不穩定,而且過分關注自己。

偏頭痛是一種比較嚴重的慢性頭痛病。這種病人的人格特征一般表現為敏感多疑,固執己見,謹小慎微,很容易煩惱,習慣於把憤怒、敵意或怨恨壓抑在心裏。

目前,在全世界範圍內,就總體情況而言,癌症的發病率仍在不斷上升,已成為人類生命的大敵。在探索癌症的病因過程中,人們發現經常產生較強烈的不良情緒,如焦慮、憤怒、憂愁、悲傷等,並過度地壓抑這些不良情緒,使其不能得到合理的疏泄的人,就容易患癌症。關於癌症,很早就有人發現它有自愈現象,最早可以追溯到14世紀。專家們認為,癌症之所以會自愈,是因病人體內的免疫功能大大增強所致。免疫力的增強可以阻止癌細胞的生長,並逐漸由正常細胞取代癌細胞;或者造成癌細胞無法適應的狀態,使癌細胞轉化為正常細胞。免疫力的增強與心理因素有密切的關係。抑鬱消沉的人,通過複雜的神經體液調節機製會使免疫力顯著下降,從而促使癌症日趨惡化;而樂觀的人則會通過相同的途徑使免疫力明顯提高,從而抑製癌細胞的生長,使癌症自愈。這說明心理因素與癌症的自愈有著極為密切的關係。

從上麵的情況不難看出,人要想健康長壽,隻靠有錢,能吃好、穿好、住好,生活舒適,顯然是不夠的;光靠補充營養、服用藥物或體育鍛煉,也顯然是不夠的。誠然,對於健康長壽來說,的確不能離開一定的物質條件,但是,能對健康長壽發生影響的決不僅僅是物質條件,還有許多重要的因素,其中尤為突出的就是心理因素和生活方式。

人們都知道,若論物質生活,過去的皇帝們的生活是一般人很難與之相比的。他們吃的是山珍海味,穿的是綾羅綢緞,住的是豪華宮殿,而且還有專用的禦藥房和太醫院,是當時第一流的醫療設施。按理,他們應該比一般人健康長壽,但事實卻恰恰相反,他們多數是短命的。以唐朝為例,唐朝共有22個皇帝。其中壽命超過60歲的有5人,壽命最長的是武則天,活了82歲;還有7人活過了50歲;餘下10人的壽命都在46歲以下。其中有幾位是死於非命的,如:唐中宗、唐憲宗、唐敬宗、唐昭宗、唐哀宗都是被殺的,就不列入研究對象了。他們的壽命為什麼會如此之短呢?有人對此作了專門的研究。找出了6個主要原因:

①精神緊張。

②心情憂愁抑鬱。

③一味追求物質享受。

④貪圖酒色。

⑤迷信煉丹,濫服藥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