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四 章提高免疫力,防治各類疾病
一、為了健康,必須防範各類疾病
人的天命——自然壽命應在百歲以上。然而,目前多數人卻未盡其天年,其中又有相當一部分是“早卒”,過早地離開了人間。其原因何在?主要原因就是由於疾病奪走了他們的生命。
德國老年醫學家法蘭克教授曾做過調查研究,依據其調查結果提出:人們不存在生理性死亡,也就是說沒有真正因衰老而死去的。人的死亡都是由於某種或某些疾病所造成的。真正無疾而終的人極少。
現在,隨著社會的進步和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人類的平均壽命已在逐步提高;展望未來,人類的壽命也必將要向更高的平均壽限邁進。這乃是現代文明的一個重要標誌。我國人口眾多,衛生保健任務是十分繁重的。從這個意義上講,強化預防意識,及早有針對性地采取得力措施,防患於未然,切實維護人的健康,有著極其重要的深遠意義,也是關係到提高民族素質和祖國繁榮昌盛、長治久安的一項戰略性大事,切不可忽視。
現代疾病有兩個顯著的特點:特點之一,就是由於現代生活形態發生改變,人類主要死亡原因已由過去的傳染病型疾病轉變為慢性疾病。另一個特點,就是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髒病、腦血管疾病、惡性腫瘤及呼吸係統疾病等等幾大類所謂“現代文明病”,已占據顯著的首要或主要的位置。世界衛生組織發表報告稱:心髒病和腦血管病是世界上對人類生命最有威脅性的最大的兩個殺手。2000年全球共有5691萬人死亡,其中死於局部缺血性心髒病的人數最多,共826萬人,占據首位。腦血管病是僅次於心髒病的第二號殺手,奪去了438萬人的生命。這些人中近300萬人又是在發展中國家。急性呼吸係統感染也奪去了430萬人的生命。僅心髒病、腦血管病等循環係統疾病和各種癌症,這三種慢性病導致死亡人數總共為2450萬,占全世界每年由於各種原因而引起死亡總人數的47%。我國已是心血管疾病高發國,迫切需要加強預防保健。現在,我國不但是高血壓大國、腦血管病大國,且人口心血管病總死亡率也明顯高於許多西方工業化國家。全國每年死於心腦血管病者約有200萬人,在人口總死亡數中約占40%,在全國範圍的死亡原因中已占據了首位。
維護自身健康,主動權應掌握在自己手裏。首先是要加強自我保健。對於自身的健康狀況,究竟是處於正常狀態,還是病態?是繼續工作和學習,還是應該休息?要適當調整,還是要及時就醫?這都先要依靠自我觀察、要依靠自覺症狀來判斷,這樣才能切實地、更好地維護健康。
如今,許多專家、醫生根據疾病的發病特點及規律,結合祖國醫學中診斷疾病的傳統方法,收集了部分疾病的早期信號及早期發現疾病的方法,提供給大家學習和掌握,可以幫助大家在日常生活中不斷地洞察自己機體的健康狀況,做好自我調適和真正達到認識疾病、早期檢查、早期發現、早期治療,更好地防治影響人們健康長壽的各種疾病,保健祛病,延年益壽。
在自覺症狀方麵有正確認識,對維護自身健康是很有益處的。一些自覺症狀長期不愈,自己又不能解釋其原因時,應立即到醫院檢查,明確診斷,早期治療。這對於早期發現疾病、及早得到正確地診斷和治療、防止延誤診治是非常必要的。
1為了健康,必須高度警惕病魔入侵
改革開放以來,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社會的進步,人民群眾的健康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人們的平均壽命與上世紀五六十年代相比,有了較大的增長。但是,這並不說我國的疾病預防工作和人們的健康都不用擔心了。隨著社會的發展,新的危害健康的因素也在不斷增加,同時,一些傳統的疾病也並沒有銷聲匿跡,它們仍然對人們的健康虎視眈眈。據中國預防醫學科學院科研人員對全國疾病監測係統死因資料的分析顯示:一方麵,過去嚴重危害人類健康的傳染病雖然有所下降,但依然占據相當比例;另一方麵,由於人口老齡化,某些危險因素上升,使得慢性病、意外傷害所導致的衛生問題上升。前者以農村為主;後者以城市為著。因此,我國衛生保健正麵臨雙重挑戰。
(1)權威部門的最新人口死亡資料
2000年我國有關部門經過科學的統計分析,揭示了我國公民的死因順序:
城市地區前10位死因順序為:①惡性腫瘤;②腦血管病;③心髒病;④呼吸係統疾病;⑤損傷和中毒;⑥消化係統疾病;⑦內分泌、營養和代謝及免疫疾病;⑧泌尿、生殖係統疾病;⑨精神病;⑩神經病;前10位死因合計占死亡總數的9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