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強化道德修養:奠定魅商之基石(2 / 3)

3篤實躬行,言行一致

提倡篤實躬行、強調言行一致,是提高魅商的一個重要方麵。

據《論語·雍也》記載:孔子的學生冉求對他說:“非不悅子之道,力不足也。”孔子曰:“力不足者中道而廢,今女畫”(畫,在地上畫條界限,自己不肯起步走過去)。這說明,孔子很強調篤實躬行。即執著專一地邁開步子,積極實踐,奮勇前行。

“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論語·雍也》)孔子讚揚的是顏回麵對艱難惡劣的處境,篤實躬行、不改其樂的精神。

我國傳統修養方法中,有一些具有樸素惟物論的因素。特別是在言行關係上,強調言顧行、行顧言,言行一致的見解:“君子恥其言而過其行。”(《論語·憲問》)子貢問君子。 子曰:“先行其言而後從之。”(《論語·為政》)“君子欲訥於言而敏於行。”“古者言之不出,恥躬之不逮也。”(《論語·裏仁》)“言顧行,行顧言。”(《中庸》)

這些論述說明:有道德修養的人,總是言語謹慎,工作勤勞,敏於事而慎於言;總是做了再說,說到做到。生怕自己說的多,做的少,實際行動與言語不符。

因此,對言行不一、不講信用、隻說不做、不懂裝懂的思想作風,傳統看法是否定的:“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由,誨女知之乎?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言寡尤,行寡悔。”(《論語·為政》)這些話,既表明人要講信用,不能不懂裝懂;說話不播弄是非,行為就少悔恨;又講了言行關係,強調言行一致。

《中庸》有“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的教誨。以“博學”始,“篤行”終,強調人要學習,更要行動實踐,學以致用。

《論語·公冶長》記載:“宰予晝寢。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糞土之牆,不可圬也。於予與何誅?子曰:始吾於人也,聽其言而信其行,今吾於人也、聽其言而觀其行。於予與改是。”這裏,孔子責備宰予怠惰,言行不符。並說這件事使他改變了看人的方法:對人要聽言觀行。這是孔子從實踐中獲得的真理。此後,聽言觀行就成了我國語言中的精辟言論,也成了我們民族傳統道德修養方法中的一條有效方法:對己要言行一致,對人要聽言觀行。

4誠信好篤,堅守善道

提高魅商,首先要誠篤信實、專心好學,以求懂得做人的道理,了解加強道德修養的重要途徑與方法,求索到至善至美的道德準則。然後,身體力行,積極實踐,至死不變畢生致力於道德的盡善盡美。這也是我們民族傳統道德修養方法中的精華。不學習,就不懂得做人的道理,就不知道什麼是最好的道德準則;學習了,懂得了,但不誠篤專一,不堅持實踐,並至死不渝地使最佳道德更臻完美,那也無法達到理想的道德境界。這個過程中,學習、懂理,是先決條件。加強道德修養,既要虛心好學,又要持之以恒。“守死善道”就含有這個意思。

“南人有言,人而無恒,不可以作巫醫。善乎,不恒其德,或承之羞。(《論語·子路》)”“篤信好學,守死善道。”(《論語·泰伯》)要能守死善道,要有恒心;要學習好。辦好一件事,也必須有恒心。恒心是成就學業、事業和培養良好品德的重要條件。

席勒有句名言:“隻有恒心可以使你達到目的,隻有博學可以使你明辨世事。”巴貝夫也指出:“學習、教育使我們能夠認識我們必須知道的東西,它教導我們珍惜品行,並養成高貴的品德。”

事業常成於堅忍,毀於急躁,貴在持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