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讓財富與善舉同行(3 / 3)

其實,現代富翁們的行為是很可理解的。理財的精明與樂善好施並非必然的矛盾,這是兩種完全可以統一起來的優秀品質。前者表現的是致富能力上的品質,後者表現的是對待金錢的使用態度。前者不能決定後者,但可以為後者提供財富上的支持,而後者則體現出一種博大的仁愛之心,為前者尋找到一條使用金錢的最好出路。

當然,我們並不否認也有為富不仁的富翁,但這畢竟是個別現象。

在斯坦利博士的調查報告裏,我們就可以看到在733位百萬富翁一年的30項活動的排序表中,“參加社區或城市活動”和“為慈善事業籌集資金”就高居第3位和第5位。這說明了什麼呢?說明公益活動、慈善事業在他們的生活中占據著相當重要的地位。

有人或許會說:“不能以錢的多少來衡量愛心,很多並不富裕的人也有愛心,也在以他們微薄的財力幫助別人。”我們完全承認這樣的說法,也絲毫沒有在愛心上區別高下的意思。普通人的愛心和富翁的愛心一樣,都是值得人稱道的。然而,我們不得不指出的是,要助人之多、助人之眾,並形成一種規模和組織形態,那是需要很多錢來保證的。正是在這個基點上,富翁們比普通人有太大太多的優勢,說白了,就是錢的優勢。擁有很多很多的錢才可以辦很多很多的公益事業、慈善事業,對此,富翁們的貢獻之大,是足可以引以為豪的。

這些看起來似乎都是出於一種功利的目的,許多熱心於公益事業的富翁的舉動當時是否是出於功利的目的才這樣行動,還是因為有了這種舉動才帶來這種功利的結果呢?這一切並非我們所討論的核心。其實,世界上許多東西都是義利分不清的。作為一個有眼光的商人,應該把這兩者很好的結合起來,而不是取其一端,因為無論取哪一端,作為商人,他都不是成功的。

這個道理在現在應該是被許多商人看清了,所以許多大商人往往又是大慈善家,他們到處捐款救濟孤老,興辦學校,受到社會的好評,他們的商業機構或產品也因之受到更多的認可。

一個跨國公司的總裁曾如此說道:“我們可以不要廣告部,但卻不能不要慈善事業。廣告讓人們覺得想賺他們的錢,但慈善事業卻使他們丟失了防備心理而不自覺地接受我們。”

確實,在這個物欲橫流的時代,人們在情感上更需要新的支柱,不是利益,而是對他人的關心,對社會的責任感。作為商人,應從這些道理中去尋覓投資方向,尋求公眾支持,獲取利益,才是有所發展,大有前途。這是開啟財商之門成功創富的一個硬道理。

4與社會共享你的財富

如果你研究過成功人士的創富過程,你會發現他們總是在和別人分享財富。

這些人對於他們的成功有著深深的感激,非常了解他們的責任。值得注意的是,並不是說所有有錢人應該負責處理他們的錢,而是說所有幸福的有錢人,應該以負責的態度處理他們的錢。

有權利及有本事賺很多錢的人,也有義務關心那些收入較少的人。鋼鐵巨頭卡內基有句話剛好切中要點:“多餘的財富是上天賜予的禮物,它的擁有者有義務終其一生將它運用在社會上。”

當一個人的資本達到了一定數量時,從某種意義上說,這個資本已不僅僅屬於他個人,而是屬於整個社會。

隨著現代社會的不斷發展,人們對生活水平的要求不斷提高。現實生活中,我們每個人都承認,金錢不是萬能的,但沒有金錢卻又是萬萬不行的,我們每個人都需要擁有一定的財產:寬敞的房屋、時髦的家具、現代化的電器、流行的服裝、小轎車等等,而這些都需要錢去購買。人們的消費是永無止境的,當你擁有了自己朝思暮想的東西之後,你會渴望得到新的更好的東西。在現代社會中,金錢是交換的手段。金錢可用於幹壞事,也可以用於幹好事。說到這裏我不能不提到的下列一些人:亨利·福特、威廉·裏格萊、約翰·洛克菲勒、安德魯·卡耐基。

這些人建立了一些基金會,直到今天,這些基金會還有總計10億美元以上的基金,基金會撥出的金額專用於慈善、宗教和教育。這些基金會為上述事業捐助的金額每年超過了2億美元。

這些人之所以偉大,是因為他們能同別人分享他所擁有的金錢,這同時也就與社會分享了其他財富。

在20世紀之初,許多曾使美國工業蓬勃發展的大人物開始陸續離開人世,他們的龐大家產將落在誰的手中,不少人都極為關心。人們自然也以極大的熱情關注著小洛克菲勒。

此時,在老洛克菲勒晚年最信任的朋友牧師蓋茨先生的建議下,克洛克菲勒已先後分散了上億巨款,分別捐給學校、醫院、研究所等,並建立起龐大的慈善機構。對所建立的慈善機構,老洛克菲勒雖然進行了大量的投資,但在感情上對這種事業他還是冷漠的。他更看重賺錢這門藝術,怎樣從別人口袋裏把錢賺到自己手中,是他畢生的工作,也是他生活的惟一動力。

這就給小洛克菲勒提供了一個機會,他同時又牢牢地把握住了這一機會。

1901年,小洛克菲勒應慈善事業家羅伯特·奧格登之邀,和50名知名人士一起乘火車考察南方黑人學校,作了一次曆史性的旅行。回來後小洛克菲勒寫了幾封信給父親,建議創辦普通教育委員會,老洛克菲勒在接信後兩個星期內,就給了1000萬美元,一年半以後,繼續捐贈了3200萬美元。在往後的10年裏,捐贈額不斷增加。

在洛克菲勒基金會成立後,小洛克菲勒憑他的牧師的神聖靈感和商業的敏銳性,已預見到了洛克菲勒的慈善事業可能產生的國際影響了。

出於商業的考慮,1914年,有人建議創設中國醫學會,並擬訂計劃在中國北京建立一些現代化的醫學院。

於是,北京協和醫學院和協和醫院誕生了。小洛克菲勒親自到北京參加了落成儀式的典禮,並在講話中稱它是“亞洲第一流的醫學院”。這兩座先進的醫院為中國人民帶來了健康的福音和曙光。

在洛克菲勒的慈善機構中,小洛克菲勒最關注並最有情感的是社會衛生局。

1909年,紐約市長競選活動中一個主要的爭論問題是賣淫問題,結果成立了一個大陪審團調查買賣娼妓的生意。被人們看作“好好先生”的小洛克菲勒,應邀當上了這個大陪審團的陪審長。

他接受任務後,就把全部精力都撲上去,不分白天黑夜的工作,幾個月後,搞出了一份詳細報告。報告建議組織一個委員會來處理這個社會弊病,但紐約市長拒絕成立委員會,於是小洛克菲勒決定自己幹下去。

1911年,他建立了社會衛生局,投資50多萬美元。

小洛克菲勒最大的一項義舉是捐出5260萬美元恢複和重建了整整一個殖民期的城市——弗吉尼亞州殖民時期的首府威廉斯堡。那裏的開拓者們曾經最早喊出“不自由,毋寧死”的口號。

小洛克菲勒說:“給予是健康生活的奧秘……金錢可以用來做壞事,也可以是建設社會生活的一項工具。”

由此可見,金錢不僅不是萬惡之源,它反而能為人們帶來幸福,其關鍵在於你如何去使用和支配它。

為此,我們大聲地疾呼:勇敢地去賺錢吧,讓社會與你共享財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