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正氣是做人之本(1 / 3)

一、正氣是做人之本

1用“正”化解一切不平之氣

我們做人,不隻要有道德,處世更要有道德。道德最好的表現形式,即是公平待人也就是為人要“正”。

世間最可怕的事,就是不公平,不平則鳴。無論嚴治還是寬治,都需要以公平服人,不公平就難以服人。

張南軒說:“從政就需要公平心,這個心不公平,就是好事也會辦成錯事。例如扶弱抑強,本來是辦了好事,往往會因好事辦成錯事。就像明鏡似的,漂亮自漂亮,醜惡自醜惡,何須我來多此一舉。如果先以這個人為醜惡,就輕視這個人,則無往而不醜惡的。”

要平他人的心,尤其要平他人的氣,平他的情。要用“正”去化解一切不平之氣。人心之所以難平,就在於氣的幹擾,情的牽掛。諸葛亮有句名言說:“我的心就像一杆秤,不為他人作輕重。”他自己一生的功業,全都體現著公平二字。不能做到公平二字,就無以取得人心而達到大治。

在現代社會中,如果僅僅以我存在於小我的圈子內,以我的成就存在於小我之中,這種小我有限度。是一種自私自利的行為,不能做到“正直”“正氣”,則將一事無成,得也不到別人的尊敬。如若能把我置於國家、民族、全人類甚至宇宙中去,自然我所成就的我,就是無限的大我,獨創的大我。要想靈活獨創這個大我,以不是人間所有的為貴,就應該去物趣存天趣,去俗機存天機。就不宜把人與人相等,而宜把人與天相等,使正氣達於天。

把人等同於天,就能胸懷寬闊,磊落大方,內外晶瑩,沒有半點雜物,一片風光霽月,一片天理流行,空靈恬淡,一派自然全新的景象。融和無間,逸韻無窮,就能與天地同化,與天地同參!

2立誌以正為本

大丈夫做人堂堂正正,內心世界方方正正。李白有詩雲:“大丈夫必有四方之誌。”宋代劉炎說:“君子誌於澤天下,小人誌於榮其身。”孟子說:“士何事,曰尚誌。”世間眾生之所以為眾生,隻在無大誌而已!小有誌氣的人,也隻在功名利祿富貴與妻妾兒女衣食的講究上。這樣的人,縱使能做大官發大財,或是享受著一時的榮華盛譽,但對於千秋曆史沒有半點涉及,對人生毫無了悟,到頭來還是個凡夫俗子。

這裏所說的立誌,就是要求人們樹立超人超世的大誌,樹立改造天地,創造曆史的大誌。這樣雖不得於上,也可勉得於中,從而使自己的生死,區別於禽獸的生死。人秉承著天地的靈氣而生,應力求對天地、對人類、對曆史、對父母家庭有個交待。這個交待,不是吃喝穿著、生兒育女所交待得了的。所以立誌實為做人第一大事,第一根本。

曾國藩說:“有誌則不甘為下流”,“人才以誌氣為根本”。謝良佐曾說:“人須先立誌,立誌則有根本。譬如樹木,須先有根本,然後培養,方成合抱之木。”世人常常開口說“誌氣”,閉口講“誌向”。說誌氣,立誌是做人的根本,也是做人的力量。講誌向,立誌是做人的目標,也是做人的道理。要做一個頂天立地的好漢,就要先樹立頂天立地的誌向。立誌做大人,就要以聖賢為業;立誌做大事,就要以英雄豪傑為業;立誌於富貴,就要以名利為業;立誌於小人,就要以衣食為業。

做人總要有個誌,方可有路走。王陽明說:“誌不立,天下無可成之事。雖百工技藝,無有不本於誌者。今學者曠廢墜惰,而百無所成,皆由誌之未立耳。故立誌而聖則聖矣,立誌而賢則賢矣。誌不立如無舵之舟,無銜之馬,漂蕩奔逸,終亦何所抵乎!”立了誌,不變移,不動搖,總會有成就的。從來沒有不立誌而有成就的人。做人惟有立誌,立天下第一等大誌,立誌以天下為己任,才能成大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