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嚴以正己,以正服人(1 / 3)

三、嚴以正己,以正服人

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此處的“正”與“不正”,都是針對領導者而言的。孔子的這句名言的意思是:身為領導者,隻要自己的行為端正,就算不下任何命令,部下也會遵從;如果自己的行為不端正,那麼無論製定什麼政策規章,部下也不會遵從。

要知道,領導者的一舉一動都會受到部下的注意,在這種情形下,如果能以適宜的態度或行動出現在部下麵前,就會立刻影響到部下的士氣,如此一來,組織就會更加牢固。

1在紛爭中應扶助弱小

領導者並不是表現出強製的態度就能讓部下心服。相反,身為領導者必須要有敏銳的頭腦,來調解同行之間的糾紛,並且以柔和的心情來扶助弱小,若非如此便無法擔任領導之責。

從動物園的實驗中可以看到,“如有爭論由老大裁決、休息時弱者優先”的守則,這也就表示了調解糾紛和扶助弱小,是身為領導者不可或缺的特質。

生物研究學家K·羅連斯對冠克馬雨品種的烏鴉所做的研究,說明首領的責任。

這種烏鴉有著極為明確的順位製,從上到下每隻烏鴉的地位都有一定的順序排列,且一生不變。他們從幼鳥時期開始就互相爭取地位,但隻有一隻能夠登上首領之位。

至於什麼時候、什麼情況之下可以決定誰是首領、誰是下階層者,身居高位的烏鴉是不會和同伴起爭執,尤其是不會和身份地位比自己低的烏鴉起爭執,若是加入爭執,也一定是幫助地位低劣者說話,這樣才能平息地位較低者的不滿。

總之,動物界的首領必須是公平處事者。

猿猴也是如此。猴群之中若有新的領袖出現,這領袖的立場也和前述的烏鴉相似。當同伴有了爭執時,能夠挺身調解糾紛、扶助弱小者,就有資格成為大家的領導者。

要成為領導者就必須能夠順應群體的期望,而解調糾紛、扶助弱小,正是象征了符合群眾的期望。

就現代企業而言,受命擔任領導者地位的人,一定要能夠展現出實力來贏得大家的認同,這就必須要從指導部下、調解部下之間的糾紛等符合部下期望的事情開始做起。

2一碗水要端平

上下級之間是一種相互依賴、相互製約的關係。這種關係處於良好的狀態中,上下級的需要就得到滿足。

一般來說,上級需要下級對本職工作盡職盡責勤奮努力,圓滿地、創造性地完成任務。而下級則希望上級對自己的工作上加以重用,在成就上給予認可,在待遇上合理分配,在生活上給予關心。

對下級傷害最大的往往是,當下級工作取得成績時受表揚的是上級,當上級工作發生失誤時,挨打屁股的是下級,造成下級心理失衡。

因此,領導者要善於發現和研究哪些是下級關注的中心,並抓住這些中心問題,最大限度地滿足下級最迫切的需要,從而調動下級的積極性。

領導者在與下級關係的處理上,要一視同仁,同等對待,不分彼此,不分親疏。不能因外界或個人情緒的影響,表現得時冷時熱。

當然,有的領導者本意並無厚此薄彼之意,但在實際工作中,難免願意接觸與自己愛好相似,脾氣相近的下級,無形中冷落了另一部分下級。

因此,領導者要適當地調整情緒,增加與自己性格愛好不同的下級的交往,尤其對那些曾反對過自己且反對錯了的下級,更需要經常交流感情,防止有可能造成不必要的誤會和隔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