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仗義直言就要敢於講真話、吐真情、勇於追求真理。自己應該做一個有正義感、有良知、講真話的人。這就要克服私心雜念,敢於為他人講公道話,而不能像《紅樓夢》中的薛寶釵,事不關己不開口,一問搖頭三不知,圓滑得像泥鰍。羅曼·羅蘭說過這樣一句名言:“自私和怯懦的人常不快樂,因為他們即使保護了自己的利益和安全,卻保護不了自己的品格和自信。”我們要敢於為國、為民、為他人講真話、講公道話。
敢於直言的人都是那些不懼怕因此而招致災禍的正直的人。韓愈曾講“直言失官”,歐陽修也說過“直言逆耳而觸怒”。但在我國曆史上敢於講真話、吐真情的人卻比比皆是。
明代的錦衣衛沈鏈就以敢於講真話,吐真情而垂名史冊。當時嚴嵩父子把持朝政,結黨營私,對於外敵屢犯京師置之不理,滿朝文武懼怕嚴嵩,無人敢言,獨沈鏈在皇帝麵前敢於吐真情。皇帝問他是什麼官?他說:“大臣不言,故小吏言之”,並奏疏嚴嵩十大罪狀。結果“帝大怒”,沈鏈遭貶,嚴嵩又以沈鏈“謀反”將其處死。直到明熹宗時才得以平反,並追封為“忠憨”。沈鏈敢於講真話、吐真情、實事求是的態度,體現了我們民族仗義直言的美德得到了人們的崇敬,成為後輩們學習的典範。
在我們的現實生活中,會遇到一些事被謊言、假象所籠罩,謊言似乎倒成了“真理”,使一些不真實、不公道的事情成了理所當然的事,甚至使得一些人遭到不白之冤。在這種情況下,我們就要挺身而出,堅持真理,仗義直言,揭穿謊言。這需要有不畏強暴、不怕犧牲、追求真理的精神。
西漢朝李陵是李廣之孫,天漢二年主動請戰率軍五千北擊匈奴,直入敵腹地,屢創敵軍,捷報頻傳,但因孤軍深入,後援不足而在稽山戰敗,武帝聞知十分惱怒,欲治重罪。司馬遷聞訊後,敢於仗義直言,麵陳李陵有“國士之風”,為國家立了大功,雖身陷匈奴,終非無能,武帝沒有聽進司馬遷的話,大發雷霆,但司馬遷仍然堅持講公道話,結果被關進監獄,處以宮刑。但他仍癡心不改,又秉筆直書,如實記載。至今人們仍在讚頌司馬遷這種追求真理、仗義直言的美德。
當然秉公直諫、仗義直言並不是主張說話簡單粗暴,而是要注意講究方式,以真心、真言、真情去打動、感動對方。唐代魏征正是以真心、真言、真情而相諫,感動和打動了唐太宗,才使仗義直言收到了良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