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德化人:活用撫人攻心的技巧
1焚燒密信,安撫人心
劉秀起義不久,率軍來到河北,這時他的勢力很弱,而河北正處於群雄並立、相互爭奪的態勢。其中占據邯鄲的王郎兵力強盛,聲勢大大超過劉秀。他以十萬串錢的價格來懸賞捉拿劉秀,在與劉軍的正麵交鋒中,多次打敗劉軍。但劉秀有勇有謀,經過艱苦不懈的努力,最後終於反敗為勝,消滅了王郎。
攻占邯鄲後,漢兵從王郎府邸中搜出大批檔案,其中包括大量信件,有幾千封,其中有劉秀的部下當初暗地裏與王郎來往的物證。士兵帶著這些信件送到劉秀處,請他定奪。劉秀一眼也不看,下令當場焚毀,說:“不要讓這些信使我們內部發生隔閡。我寬待他們,誰的心都是肉做的,懷過二心的人就會一心一意地跟隨我了。”
這同樣的事情在東漢末又重演一次。這次主角是曹操。
曹操與袁紹在河北交戰,一次戰役後,曹兵繳獲袁紹大批文件,其中發現不少是曹操部下與袁紹暗中來往的信件。這下把柄在握,有人請求曹操說:“我們應該乘此追出內奸,否則事情會很不利。”
曹操卻下令把這些重要的信件全部燒掉。他對眾人說:“我這樣做,是有道理的。當時袁紹兵多將廣,聲勢浩大,看起來很是一支勁旅。而我軍勢力微弱,地盤不穩,的確不能給人必勝的信心。這種敵強我弱、勝負未分的時候,連我本人都搞不清自己能否得以保全性命,何況各位將領呢?這是難免的。人有求生的本能,有些膽小的人給自己尋條後路,暗中跟袁紹通聲氣,算不得什麼大事,不必追究了。”信件終於全數被燒掉,很多人對曹操敬佩得五體投地,心悅誠服。
像這樣,能夠拋卻一時的恩仇而寬以待人,表現了政治家的恢宏氣度以及統馭部下的才略,也從而奠定了成功的基礎。
2因勢利導,安定群心
周景王年間(公元前545年—公元前520年),鄭國有個叫良霄的大夫,掌握著鄭國的大權。
良霄是個酒鬼,整夜整夜地喝酒,還專門讓人修了個地下室,晚上沒事就在裏邊喝酒,而且凡是喝酒的時候誰也不見。終於有次酒後亂言,得罪了公孫黑。
周景王三年(公元前542年)的一天,公孫黑聯合印段、駟帶乘夜間包圍了良霄府第,放火燒了起來。良霄在地下室中醉臥不醒,被家人抬上車,逃到雍梁。良霄酒醒後才知道家被人放火燒了。過了幾天,家丁逐漸聚齊,良霄便殺回城中,找公孫黑報仇。但良霄畢竟勢弱,戰敗後逃到宰羊場,被亂兵所殺。
子產聽後良霄被殺,撫屍大哭,說:“兄弟間相互殘殺,這是多麼不幸啊!”又盡收良霄家丁屍首與良霄同葬於鬥城。
公孫黑認為子產是良霄的同黨,就想也殺了他。
上卿罕虎勸阻道:“子產對死的人還這樣有禮,何況對活著的人呢?禮,是國家的主體,殺有禮的人是沒有好下場的!”
公孫黑這才作罷。
鄭簡公見良霄已死,便想讓罕虎主政。
罕虎辭謝說:“我的能力不如子產。”
於是鄭簡公就請子產主政。
子產主政鄭國後,讓城市和邊境有所區別,上下尊卑各有製度所循,田地四界溝渠、房舍水井等排列有序,並且提倡忠誠儉樸,抑製驕奢浪費,又懲治公孫黑亂政之罪。子產還鑄《刑書》警示百姓,設立鄉校傾聽民眾意見。
鄭國的人做詩而歌:“我有子弟,子產教育他們;我有田地,子產教導我們耕種。要是子產死了,誰還能接替他?”
可是有一天,有一個人出入鄭國北門,恍惚間好像看到了已死去的良霄,穿著盔甲,手提長戈,說:“駟帶與印段害了我,我一定要殺了他們!”
這個人很害怕,回去後對別人說了,就一病不起。這事兒一傳十,十傳百,鄭國人都認為良霄又活了,十分驚慌,奔走若狂,如避長矛。過了幾天駟帶病死了,又過了幾天,印段也死了,鄭國人更為驚恐,認為良霄的話得到驗證。鄭國人心慌慌,晝夜不得安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