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以迂為直,政壇商界任馳騁(2 / 3)

2避銳擊惰,穩勝對手

戰爭是力量的競賽。軍力強弱不但要看數量多寡,還要看士氣高低。因此,孫子十分強調要把握敵軍士氣,擇機而戰。誠如上述:軍隊初戰時士氣飽滿,過一段時間就逐漸懈迨,最後士氣就衰竭了。所以善用兵者,要避開敵軍初來時的銳氣,待敵士氣懈迨衰竭時再打它。這也是以迂為直的方法。

曆史上有不少不看士氣,盲目強攻招致失敗的。

唐代宗太曆十三年(778年),回紇大舉犯邊,前鋒將臨太原城下。李自良建議說,回紇精銳遠來,其勢正銳,難與爭鋒,不如在敵歸路上急築二壘,派兵守衛,堅壁不戰,待敵軍疲憊自退時,令城中大軍追擊,並以二壘之軍遏其歸路,使其腹背受敵,定能取勝,但河東節度使留後鮑不聽,派大將焦伯瑜到50裏外與敵交戰,一戰而敗,死傷萬餘人。

“避其銳氣,擊其惰歸”,是利用敵方士氣的變化,選擇有利戰機發動攻擊,收“勝於易勝”之效,其實質是避強擊弱,以迂擊直。

在商戰中,“避銳擊惰以迂為直”的原則有廣泛的借鑒意義。

(1)商務談判,避鋒擊疲

在談判開始時,避開對手鋒芒,拖延時間,分散對方精力,待其疲乏麻痹時,突發奇兵,戰而勝之。

美國某商人到東京同日商進行貿易談判,初見麵時,日商熱情與之交談,探知美商在東京隻有兩周時間,且已購好回程機票。於是,日商便玩弄疲勞戰術,用一周時間陪美商遊山玩水,每天晚上茶飯招待而不提生意之事,到了第12天才開始安排談判,但總是不談正題,草草收場。直到第14天才重開談判,當談到緊要關頭,日商已派車子來接客人起程,美商隻得在去機場途中匆忙談判,不得已答應了日商的全部條件。美商如夢初醒,大呼上當。

(2)產品開發,避強擊弱

就是避開競爭對手的強項,發揮自己的優勢,攻取別人的弱項。

美國矽穀專業公司是個400人的小企業,麵對實力強大的半導體器材公司的競爭,在經營決策時,避開對手的強項,抓住美國能源供應緊缺要求節油的信息,很快設計出燃料控製專用矽片,供汽車製造業使用。僅五年時間,銷售額由200萬美元增至2000萬美元,成本由25美元降到4美元,避強擊弱的正確經營方針,使這家小公司在激烈的商戰中獲取了較高利潤。

這與前述我國“聯想”電腦集團的經營策略異曲同工。

(3)市場營銷,避熱擊冷

就是避開熱點產品爆冷門。美國是電視技術的創始者,也是商業行銷的帶頭人。

早在20世紀五十年代,美國家用電視機的普及率已達到80%,而日本直到20世紀五十年代中期才開始生產電視機,主要技術也來自美國。1961年,日本索尼公司開始染指美國電視機市場。當時,日商並沒有在所有的電視機市場上與美國產品抗衡,而是避其銳氣,僅選擇美商不願經營的12英寸以下機型為突破口。這是因為12英寸以下的電視機,由於利潤低薄以至於美商不屑一顧,甚至認為生產小屏幕電視機有損大企業名聲,因此,當索尼公司在美國市場推出第一台8英寸電池電源晶體管電視機時,竟被美國同行斥之為一件“小玩藝”。而恰恰是這“小玩藝”使美國同行視而不見,鬆懈了競爭鬥誌,最終導致美國80%的電視機市場被日本產品所占領。這是“避其銳氣,擊其惰歸”戰術的成功應用。在20世紀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日本雅馬哈摩托車公司低估了當時原已是“霸主”的本田公司的“銳氣”,挑起了爭奪霸主的大戰。本田利用自己雄厚的實力,采用大幅度降價的策略,(降幅超1/3,以至一輛50公升的本田摩托車比一輛10段變速自行車還便宜),並加快產品更新換代,使雅馬哈在十八個月裏市場占有率從37%降至23%,並出現嚴重虧損。為避免公司倒閉,隻好向本田道歉,並解除了總經理的職務。不但霸主夢落空,連原來的第二把交椅也丟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