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避實就虛:百戰百贏的人生勝經
1避實就虛,出其不意
“避實就虛”一般是軍事上的謀略。其意是避開敵人的主力所在,攻擊其力量薄弱的地方。在經濟領域中,這一謀略也具有實際意義。麵對實力比自己強大的對手,在沒有取勝把握的情況下,應該發揚主動、靈活的精神,另覓他途,在沒有強大競爭對手的地方再施展自己手腳,實現自己的目標。
在商品經濟的社會裏,產品就像一片無邊無際的海洋,如果我們在製定產品策略時都去趕浪頭,尾隨人後,必然難以擠進市場。反之,如果我們能靜觀市場產品結構的變動,細心尋找缺門的空檔,然後抓準時機,及時發展冷門產品,往往可使自己的產品能捷足先登,在市場上獨占一枝。
(1)善乘間隙
在商業競爭中,如果能善於在眾多的經營項目中發現市場空當,看準後立即行動,也容易獲得成功。
日本的新力公司,在電器業的發展中,就成功地運用了這一謀略。新力公司不斷地實驗開發新產品,卻都無法長期獨占市場,主要是因為當研究開發新產品後,一旦三菱、鬆下這些大廠商也加入生產行列,新力這個小企業的產品無論如何優良,都不能長期獨占市場,而會被大組織並吞。
處在大廠商的重重包圍與壓力下,新力公司不斷地謀求生存之道,最後終於形成一套“間隙理論”,也就是這些強大的廠商之中,必然存在一些空隙,亦即仍有一小部分的市場尚未被占領,隻要看準這些空隙,立即占領,必定能打破這些大廠商的壟斷,占有一部分市場。
新力公司運用這種“間隙理論”向國外發展,在世界各地成立SONY的銷售據點,組成一個銷售網。到了1961年,全球登記銷售SONY商品的國家高達一百多個。新力公司就用這方法避實擊虛,穩住了自己的市場,成為世界一流的電器企業公司。
(2)會鑽空子
二戰後初期,商業戰主要在歐美各國之間展開,歐美各大跨國公司還未顧及的其他區域,存在遼闊的競爭空間。此時因產品質量還不高,尚無法進入歐美市場的日本產品就鑽了這個大空子,首先進攻亞非拉各國市場。它所選擇的進攻點,一般都不存在競爭對手,或是競爭對手實力較差,處境不妙,大有可乘之機的地方。如計算機業,日本人先攻克亞洲的鄰近國家,然後是澳大利亞,最後才是歐洲和美國。日本汽車公司和摩托車公司也是首先打入亞洲市場,然後再向外擴張。日本複印機、家用電器、音響設備等許多公司,最新選擇的市場都是美國和歐洲企業鞭長莫及的地區。
(3)填補真空
日本人進行商戰是全球性的,可以說是無所不在,連鮮為人知的太平洋群島也沒有放棄。帕勞共和國、北馬裏亞納聯邦、馬紹爾群島和瑙魯等國,都是最近十年才獲得獨立的,過去都曾經是英國、法國、美國等國的殖民地。老殖民者撤出後,日本人填補了老殖民者留下的真空,在這些地區積極開展工作。現在太平洋島嶼的任何地方都有豐田汽車停在椰子樹下,即便是最小的漁船也用雅馬哈的外裝馬達推動,在島上的小雜貨鋪裏,銷的是日本麵條和啤酒,甚至鹽和白糖也是日本來的。
(4)攻其不備
任何強者都有其弱點,都有其可乘之機。日本進入美國市場主要是在20世紀60年代之後。開始,歐美各大公司已統治所有的主要市場,但其他市場上仍有被忽視或還滿足不了顧客需要之處,這樣,日本人就有空子可鑽。那時,歐美大公司側重於貨貴、大型和價格高的產品,如汽車、摩托車、電視機、複印機等。他們自恃自己產品是名牌貨,無需改進,不患無人購買。日本人卻與之相反,以小而輕巧、質優而價廉的產品闖入美國市場,許多美國企業家開始時對這些產品嗤之以鼻。如他們把本田的第一輛輕型摩托車視為“玩具”,把索尼的第一台小型電視機貶為“玩物”。但是,日本這些產品卻得到美國顧客的讚賞,於是精細靈巧、質高價廉的小型汽車、摩托車,便宜而又便於攜帶的收音機和電視機,功能、價格都適合小型公司需要的複印機等等,在美國同行企業自鳴得意、不屑一顧的情況下,相繼湧入美國市場。
2乘隙攻疏,以弱克強
新生力量往往生存困難,但隻要策略對頭,乘隙攻疏,避開強大的力量,暗自積蓄實力,小草也能擠倒大樹。
20世紀30年代,廣州香煙鬥爭激烈。有段時間,英、美廠商出產的“三炮台”、“海盜”牌香煙充斥市場,使國產香煙幾乎無人問津。
為了挽救危局,出品“美麗”牌香煙的上海華成公司老板想出了一條妙計,在香煙包內,暗藏《水滸傳》108個好漢的小畫像一張。他聲明,凡積累夠全套“梁山人馬”者,即可以到“華成公司”各代理商處換取黃金二兩(時值銀元200元)。廣告一出,市民個個爭想購買“美麗”牌香煙,他們抱著搏一搏的僥幸心理,企望能撈到“二兩黃金”。不到幾天,“美麗”牌香煙就搶購一空。
但不知何故,無論如何積存水滸人物小畫像總缺少“百勝將軍韓汜”這一張。那些代理商也把整箱香煙逐包拆開尋找(拆後再巧妙封好),也找不到韓濤的小畫像,於是“吸煙找韓汜”這句口頭禪便不脛而走,而“美麗”牌香煙用這種噱頭,竟從此獲得了新生。
在舊中國,民族資產階級常常受到國外大企業的威脅,麵臨在競爭中破產的困境。山東煙台啤酒廠卻在困境中求得了生存。當時,煙台啤酒廠生產的啤酒,質量上乘,無論從色澤、口味都可以同“舶來品”相媲美,但產品運到上海這個大商埠,卻沒有買主。其主要原因就是上海的啤酒市場主要由英、法、德商人開辦的三個啤酒廠所壟斷,煙台啤酒廠的啤酒沒有市場,推銷不動。
精明的煙台啤酒廠的經營者深知,如果不打開上海的市場銷路,啤酒廠就不會有什麼希望,因此決心與外商麵對競爭一番。
他們第一步的做法是,在上海各大報紙的頭版上刊登這樣一幅廣告:“煙台啤酒廠在某地免費為上海市民供應啤酒,喝啤酒最多者,贈實物一件。”這個消息一登報,即刻引起上海市民的極大興趣,紛紛前往品嚐,爾後上海各大報紙又把這次盛況作了繪聲繪色的報道,從而轟動了全市,煙台啤酒初次給市民留下了好的印象。
接著隔了有一個月功夫,煙台啤酒廠又舉辦了一次尋找煙台啤酒的活動。將一瓶啤酒藏於某公園內,讓廣大參賽者去尋找,找到者獎煙台啤酒20箱,活動成功的舉辦,再次提高了煙台啤酒的聲譽。
知名度使煙台啤酒的銷量逐漸上升,在上海站穩了腳根。當然,英、法、德的啤酒商也不甘示弱,他們自恃有技術和以前銷售的優勢,紛紛采取給出售他們廠啤酒的商人、買辦增加傭金的辦法與煙台啤酒廠競爭,企圖擠垮煙台啤酒廠。煙台啤酒廠對英、法、德啤酒商咄咄逼人的攻勢,采取了有獎銷售的辦法,把本來就不多的利潤,又讓給市民們一部分作為促銷中獎的獎金。他們的具體做法是:在1萬箱啤酒中,拿出1萬元作獎金。在一些酒瓶蓋裏,分別印上“中國啤酒”四字。“中”代表1萬元錢,“國”代表25元,“啤”代表5元,“啤”代表5元,“酒”代表10元。顧客在買了煙台啤酒後,若發現瓶蓋有這四個字,便可據此到該廠上海辦事處換回相應數額的錢來。煙台啤酒廠這一步果然棋高一招,刺激了買主,也提高了中間商的興趣,煙台啤酒廠不僅沒有被擠垮,反而穩住了市場,增加了銷量。
煙台啤酒廠在上海市場上與英、法、德等外國啤酒商搶奪市場的初步勝利,引起了海外華僑的極大關注和支持。泰國、新加坡、馬來西亞的華僑紛紛購進,從而使煙台啤酒廠在海外有了一定的信譽,業務逐漸擴展到東南亞其他國家。
多出現一個競爭對手,就會對同行業的老手構成威脅。為站穩腳跟,新手出新招、出奇招吸引客戶,才能在市場上爭得一席之地。
3以逸待勞,事半功倍
俗話說:萬人逐兔,一人獲之。權力誰都喜愛,袁紹死後,袁氏兄弟便展開了權力之爭。建安八年,曹操帶兵攻打袁氏兄弟堅守的冀州,戰鬥進行得並不順利,連日不能攻克。曹操有些焦急。郭嘉分析說:“袁紹在他的兩個孩子之間未作妥善安排,如今相互明爭暗鬥,各自擁有黨羽。若急迫地攻打他們,就會促成他們彼此團結。他們團結起來的勢力很大,我軍強攻,鹿死誰手猶未可知!若延緩攻打他們,袁氏兄弟外在壓力解除,勢必加深內鬥,不用我們以武力解決,他們自己就滅亡了。現在不如假裝將注意力轉向荊州,靜觀其變,等他們內鬥得差不多了,再一舉而定河北。”曹操非常讚同郭嘉的看法,撤軍回許都,並親率大軍駐屯平西,表現出一副欲用兵於西南的樣子。
果斷不出所料,曹操一撤軍,袁氏兄弟立即就發生了內訌,袁譚帶兵出走,在南皮蓄養兵力,準備攻打袁尚,袁氏陣營形成東南兩派的對抗。曹操趁袁氏兄弟內鬥火拚之時,再起兵,直取河北。曹操此次主動攻擊河北,采取了避實擊虛的策略,有效地利用袁紹去世後三個兒子爭權的空隙,乘虛而入,等待時機,時而南征,時而北上,讓袁軍摸不著頭腦,搞不清意圖,完全掌握了主動權,終於瞄準內訌最嚴重的時期,一舉攻破袁軍大本營鄴城,大獲全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