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說吳國的哨船探知鳩茲失守,趕忙報與大將諸樊。諸樊也是一位很會用兵之人,他對手下各將說:“鳩茲失守,楚兵定乘勝東下,我軍應加強防備。”同時派公子夷昧帥戰船數十艘,於東西梁山迎敵,隻許敗,不許勝,實乃誘敵深入之計,又令公子餘祭,在采石港設伏,自己率大軍在采石磯候敵。
鄧廖率戰船過了郝石磯,直往梁山而來,眼見前有吳國兵船,越發奮勇前進。夷昧也率戰船迎戰,隻幾回合,夷昧便佯敗,調轉船頭便逃。鄧廖順江追趕過來,追過采石磯,迎麵正遇上諸樊欒率的吳國大軍,雙方一場惡戰,正在這時,又聽一聲炮響,采石磯中餘祭率伏兵從後麵夾攻上來,前後一齊放箭,急如雨點。這時,佯敗的夷昧也乘艨艟大船而至,船上都配以精兵勇士,用長槍亂戳楚船,楚國戰船多有覆沉。鄧廖雖麵中三箭,但仍拔箭死戰,最後力盡被擒,不屈而死。楚國得以逃還的,隻有組甲八十,練槍三百人而已。
嬰齊見鄧廖戰死,生怕楚共公怪罪,就想以攻占鳩茲來掩蓋這次敗仗。不料,諸樊並沒休兵,而是乘勝追擊,直逼鳩茲,並大敗楚軍,收複了失地。滿懷取勝信心的嬰齊羞憤交激,火氣攻心,還未回到楚國國都,便重病身亡。
誘敵深入,然後圍而殺之,是古今中外將領們常用的一個計謀。這個計謀的運用,關鍵在於施一方如何引誘對方上鉤。吳國大將諸樊就是看到楚軍初戰勝利後必然乘勝東進的求勝心理,才將楚軍誘至伏擊圈內的。
5佯驕誘敵,引而殲之
晉國自襄公死後,幼主靈公即位,趙盾專政,諸大夫自相殘殺,國內政局動蕩不安,無暇他顧,霸主地位一落千丈。早有爭霸中原之誌的楚穆王認為時機已到,遂決定出兵北上。
周頃王二年(前617年),楚穆王任命鬥越椒為大將,艸為賈為副將,率兵車300乘伐鄭;任命息公子朱為主帥,公子龍為副帥,率戰車300輛伐陳;自己親率精兵兩廣(即兩軍)以為後援。大軍出動,中原諸國震驚。
鄭穆公獲息楚軍來犯,一方麵派大夫公子堅、公子龍、樂耳三人率兵抵抗,堅實不戰,以待後援;另一方麵派人星夜兼程到晉國告急求援。
這樣,鬥越椒連日向鄭軍挑戰,鄭軍堅守不出,急得他團團亂轉,無計可施。賈艸為提醒鬥越椒說:“自城濮之戰以來,楚軍已經多年未同鄭國交兵了,鄭國自恃有晉國的援救,所以不同我們交戰。我們應乘晉軍未來之前,解決戰鬥,不然,拖延時久,夜長夢多,各國救兵到來,我們就不好辦了。”
鬥越椒也說:“我也想誘其出戰,可是沒有良策。”
賈艸為於是附在他的耳邊,將自己的計謀一五一十地講了出來。鬥越椒聽罷大喜,立即表示讚同。
第二天,鬥越椒傳令軍中說:“我們的軍糧要發生短缺,大家可到各村寨中掠取,以供軍用。”
軍士奉命而出,四處掠糧,搞得周圍雞犬不得安寧。同時,鬥越椒每天同部將在大帳中飲酒作樂,直到深夜還不停止,擾得軍中烏煙障氣,大家頗有怨言。
消息傳到了穆王的耳朵裏,穆王認為鬥越椒玩忽職守,馬上就要去接替他親自督戰。大夫範山則告訴楚穆王說:“艸為伯贏乃智謀之士,鬥越椒如此行動一定是有什麼計謀,我看過不了幾天,就會有好消息的。”穆王轉念一想,很有道理,也就不再追究了。
轉眼幾天過去了,公子堅等人見楚兵不再挑戰,感到有些奇怪,就派人打探消息。公子堅聽了彙報後,大喜過望,對諸將說:“楚軍四處擄掠,軍營一定空虛;楚將飲酒作樂,鬥誌必然懈怠。如果我們夜間偷襲楚軍兵營,定可大獲全勝。”
公子龍、樂耳等人都表示讚同。
當天夜裏,公子堅、公子龍、樂耳三人各率一隊,齊頭並進,來攻楚軍大營。誰知攻入營中一看,除了幾個樂師在演奏外,營中空無他人,公子堅等人情知中計,急忙下令撤退。
說是遲,那是快,四周突然鼓角齊鳴,殺聲震天,埋伏在周圍的楚兵如從天而降,將鄭軍團團包圍。鬥越椒精神抖擻,駕戰車直撲敵陣;眾將士如猛虎下山,勇往直前。鄭軍大亂,紛紛繳械投降。鄭將公子堅、公子龍、樂耳三人全被生擒。楚軍大獲全勝。
鄭穆公聽說三將被擒,楚國大兵壓境,而晉國救兵還未到來,隻得同群臣商議,向楚國投降。
陳國聽說鄭國投降,也向楚穆王上書請降。
楚軍勝利班師。
這時,晉國率領的宋、魯、衛、許等國救兵還未到達鄭境,聞聽鄭、陳已降,楚已班師,救援之事已失去意義,也隻得悻悻而回。
楚軍此次北伐中原,貴在神速,即在鄭國援兵到達之前解決戰鬥,鬥越椒針對鄭國堅守不戰的策略,采取誘敵深入的戰術,一舉而獲全勝。這種佯驕誘敵的謀略,為曆代名將所重視,且屢試不爽,值得人們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