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誘敵製勝:名垂青史的輝煌典範(2 / 3)

得臣此時指揮大軍向瞿兵衝殺過去,失去指揮的瞿兵大敗而逃。

不久,魯國又聯合齊國、衛國一起攻打瞿國。瞿國首領白暾戰死,魯國乘機滅掉了瞿國。

兩軍交鋒,即要有勇,又在有謀,有勇無謀,乃匹夫之勇,不可為三軍之帥。白暾以僑如為帥,用人不當,喪師亡國,教訓慘痛。反之,終甥能抓住對方的弱點,布陷阱以誘敵,以智取勝,可謂計高一籌,值得學習。

3佯敗誘敵,佯疾立威

楚國和吳國都是南方的國家,兩國經常交戰,互有勝負。周靈王二十六年(公元前546年)楚康王整治水師,攻打吳國。吳國防備森嚴,楚國無功而返。

吳國國君餘祭,才繼位兩年,年輕好戰,對楚國的侵擾很惱怒,便派相國屈狐庸,引誘楚的屬國舒鳩背叛楚國。

楚康王命令尹屈建帥兵攻打舒鳩,楚國老將養繇基自薦為先鋒,大夫息桓做其助手,率大軍浩浩蕩蕩前往舒鳩。

吳國也不相讓,吳王餘祭命其弟夷昧同相國屈狐庸率兵相救。

兩軍在離城相遇,結果,養繇基一時大意,被吳軍亂箭射死。息桓收拾敗軍,回報屈建,屈建歎息不已。

為敗吳兵,屈建便設下了誘敵之計。他先在棲山一帶埋伏下精兵無數;又命別將子疆去引誘吳軍。

子疆與屈狐庸隻戰十餘回合,便佯敗而逃,屈狐庸懷疑前有伏兵,便不迫趕。

但夷昧不相信,他登高遠望,不見有楚軍動靜,就說:“楚軍已經逃跑了,我們應當追擊。”於是命吳軍出擊。

才追到棲山之下,佯敗的子疆突然又回身與其交戰,早已埋伏好的楚兵也從四麵殺出,將夷昧圍在當中,眼見就要全軍覆沒,屈狐庸率援兵趕到,才將夷昧救出,楚軍乘勢將吳軍殺得大敗。

屈建反敗為勝,不僅收複舒鳩,而且將它劃入楚國境內。

屈建隻所以能反敗為勝,一是利用對方初戰得勝後的輕敵心理,二是詐敗誘敵。所以在自己暫時失敗時,要能善於利用對方的弱點。引誘其鑽入自己設下的圈套,才能出其不意,取得勝利。

漢朝末年(約在公元一八九年),孫堅起兵誅董卓,軍隊行至南陽,兵員眾多,有幾萬人,下軍書給南陽太守張谘,請撥軍糧。

張谘說:“孫堅為鄰近太守,也有二千石呀!與我官位相等,不應該調撥糧食給他。”

因此不肯撥出糧食。

孫堅前去拜訪張谘,張谘不肯接見,孫堅說:“我方才起兵,就遭到這樣的羞辱,以後如何展現威嚴。”

於是詐稱得到緊急病症,全軍為之震驚恐惶,趕緊召喚醫師、巫覡,告祭山川,並派親信人去告訴張谘,說願意把軍隊交給張谘。

張谘貪圖孫堅的兵員,立刻率步騎五百人,帶著牛肉和美酒,親到孫堅營中探視。孫堅起初躺著見張谘,沒多久,就起身設酒飲宴張谘。

等喝醉時,長沙主簿進來說:“先前經過南陽,見道路沒有修治,軍糧、軍需也沒有準備,請把張谘收押起來。”

張谘聽到此事,心中很害怕,想要逃走,但是重兵陳列四周,防守堅固,無法衝出。

又一會,主簿入內說:“南陽太守耽擱了義兵行程,不能馬上討伐賊寇,請按軍法處置。”

左右的人立即捆綁張谘在軍門外斬首,南陽一郡因此震驚,從此要求什麼就有什麼。所過各縣,都陳列出很好的糧食,以等待孫堅軍隊取用。

很多才智之士,都稱讚孫堅能運用兵法。

兵法是立國的根本,所以孫堅能開創東吳基業。

4誘敵深入,圍而殲之

周靈王元年(公元前571年),晉悼公為征服鄭國,同時采用仲孫蔑和巫臣的計謀,一方麵在虎牢之地屯以重兵,另一方麵派巫臣之子巫狐庸出使吳國,請吳王壽夢出兵討伐楚,以牽製楚兵。

吳王壽夢答應了巫狐庸的請求,派世子諸樊為大將,屯兵於江口,準備出兵。吳國調動兵力的情況,早有楚國的情報人員報於楚軍。楚國令君嬰齊上奏楚共王說:“吳國軍從未深入到楚國境內,如果他們這次侵入楚境,今後將會再來,與其被動防禦,不如主動出擊討伐,讓吳國也知道我們也不是好惹的。”楚共王認為很對,就命嬰齊率兵出擊。

嬰齊見楚共王聽從了自己的意見,心中很高興,他躊躇滿誌,隆重地檢閱了水師,然後率精兵兩萬人,采用偷襲手段攻占了吳國的鳩茲城。初戰得勝,嬰齊更為得意,就準備沿長江順流而下,直搗吳國腹地。驍將鄧廖提醒他說:“長江水深流急,進易退難,我軍不可不留條後路。小將願率一支軍隊打前鋒,如果順利,大軍隨後跟進,如若失利,也不至於全軍大敗。元帥可屯兵於郝山磯,依戰況發展隨機應變,此為萬全之策。”嬰齊就依鄧廖之計,屯兵郝山磯,又挑選精銳之師組甲三百人,練槍三千人,大小舟船百餘條,在鄧廖的率領下,一聲炮響,百船齊發,直逼吳國進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