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智用離間,假手滅敵(2 / 3)

範雎心中一震,連忙問道:“你說我該怎麼辦呢?

蘇代說:“現在趙國已經很衰弱了,您不如勸秦王暫時同意趙國割地議和。這樣您既有割地之功,又解除了武安君的兵權,那您的位置可就穩如泰山了。”

範雎大喜,第二天一早便玄上奏秦王說:“秦兵在外很久了,已經十分勞累,需要修整一段時間。不如暫時答應趙國割地求和,這樣我軍也有休息時間,可以養精蓄銳,以備再戰。”

秦果然同意了,結果趙國獻出六城,兩國便罷兵休戰。

白起連戰連勝,正要進兵圍攻邯鄲,忽然接到班師回朝的詔令,無奈隻得回朝。回來才知道是應侯範雎的建議,便十分怨恨範雎,兩人之間從此產生了仇怨。

白起回來後,對眾人說:“長平之戰後,邯鄲城內已經人心惶惶,若乘勝追擊,一個月就可以把邯鄲拿下。可惜應侯不識時機,下令班師,失去機會了。”

秦王聽了,十分後悔,說:“白起既知邯鄲可以拿下,為什麼不早奏呢?”於是又命白起為將,討伐趙國,白起那時正好有病,便改令王陵為大將。

這時,趙國已起用老將廉頗,設防甚嚴,王陵屢敗,邯鄲一直不能攻克。

秦王準備用病愈的白起代替王陵攻打邯鄲。可白起卻說;“趙國統帥廉頗可不是以前的趙括,他精通兵略,而邯鄲又趁我們撤軍之際,加強了防守,十分難攻。而且大王您又和趙國簽訂了和約,若反悔,豈不失信於諸侯,別的國家一定會聯合起來攻打秦國。臣覺得這次出兵一定難以取勝。”

秦王見他不願去,又派應侯範雎去勸他。白起由於範雎上次阻止他進兵,他仍舊懷恨在心,便稱病不出。

秦王問範雎:“武安君真病了嗎?”

範雎說:“不知是不是真病,但他不願帶軍的想法卻十分堅決。”秦王大怒,說:“除了白起,難道我國就沒有別人了嗎?當初長平之戰時,開始是王齒乞帶的兵,難道王齒乞也不如他嗎?”於是派王齒乞代替王陵繼續攻打邯鄲。

可王齒乞攻了五個月都沒有攻下來。秦王又去請白起為大將出征,可白起仍然稱病不受。秦王大怒,立即削去他的官職,貶為平民,並趕出鹹陽。

範雎又對秦王說:“白起走的時候,口出怨言,憤憤不平,如果讓他跑到別國去,那就是秦國的禍害了。”

於是,秦王便立即派人賜劍白起,令他自刎。可惜為秦國立下汗馬功勞的白起落得個“走狗烹”的下場。

蘇代就是采用的“離間計”挑起範雎與白起窩裏鬥,使趙國贏得了寶貴的時間,暫緩了亡國之災。

3韋皋用間大破吐蕃軍

公元778年,吐蕃興兵十萬侵擾大唐川西地區,川西守將韋皋發兵抵抗。兩軍對壘,互有勝負。吐蕃王見急切不能勝,便寫信給雲南王,讓他出兵相助。

雲南王接到吐蕃王的信,左右為難,出兵援助吧,自己已向大唐王朝表示願歸附唐王朝,而今出爾反爾,得罪了大唐,恐怕給日後埋下災禍。但不出兵援助吧,過去自己一直與吐蕃結盟,而今吐蕃有事不去相助,說不定吐蕃馬上會興師問罪,立時就有刀兵之患。正在右右為難之時,大臣中一人出主意,可效仿戰國年間五國攻秦時齊國的辦法,答應派兵,但駐紮觀望,等待勝負有定時再作打算。雲南王一聽大喜,馬上答應吐蕃,即刻便發兵去救助。

吐蕃王接雲南王回信,更增長了勇氣,向唐軍發動更猛烈的攻擊。韋皋正在全力對付吐蕃時,卻聽說背後雲南兵正向自己接近,大吃一驚,忙從川內調兵阻擋。哪知雲南兵進到瀘水(今四川雅礱江下遊)時,卻停兵紮營,等待觀望起來。

韋皋聞報,頓時鬆了一口氣,但又一想,危機仍沒過去。雲南兵在駐紮觀望,等自己和吐蕃決出勝負後再作打算。若一旦自己失利,那麼雲南兵從背後殺過來,仍擺脫不了腹背受敵的場麵。韋皋覺得,要變被動局麵為主動局麵,必須爭取雲南兵倒向自己這一邊。要爭取雲南兵倒向自己,必須設法破壞雲南王與吐蕃王的關係。怎麼破壞他們之間的關係呢?韋皋苦思一夜,終於有了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