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智用離間,假手滅敵(3 / 3)

第二天,他寫了一封給雲南王的信,信上說雲南王已決定歸附大唐,這是明智之舉,今番來兵名義上助吐蕃而實際上幫助唐軍夾擊吐蕃,此舉甚好。若一舉滅了吐蕃,願把吐蕃的牛羊馬群分給雲南王雲雲。將信用以前給雲南王送信用的銀匣裝好,封上封印,揣在懷中,前去出戰吐蕃。對陣時,佯作不支,倉促後退,從懷中掉出銀信匣。吐蕃戰將見有銀器落地,忙拍馬來搶。韋皋大叫聲“那是機密”,便令手下去搶。可那銀匣離吐蕃軍近,早被吐蕃搶入大營。韋皋裝作迫不得已退兵回營。

吐蕃王拿到這封信一看,氣得胡子直抖,馬上撥出兩萬人馬,扼住雲南王來戰場要道,以防雲南兵來助韋皋。雲南王聽說吐蕃無緣無故地派兵阻擊自己,十分生氣,馬上下令班師回朝。韋皋解除了後顧之憂,全力對付前邊的吐蕃兵,將吐蕃打得大敗而逃。

4崔安潛巧用間計除盜賊

《孫子兵法·謀攻篇》中說:“善用兵者,屈人之兵而非戰也。”這是指在軍事戰爭中能夠做好對敵方的宣傳、瓦解工作,就能夠不戰而屈人之兵。戰爭是如此,緝盜也是如此,唐代的崔安潛在蜀地緝捕盜賊中,就是用了《孫子兵法》中的攻心戰術。

西川地區是漢族和少數民族雜居地區,地方治安很亂,盜賊很多,居民家中的糧食、財物、牲畜經常不翼而飛,人們怨聲載道,希望官府有人出麵治理一下。

西川的前幾任官吏不是因為沒能力治理盜賊問題就是官匪相通,因而使困擾當地居民的盜賊問題始終沒有得到解決,也因此都被罷了官。

唐僖宗乾符六年(879年)四月,崔安潛被任命為西川節度使。崔安潛上任一段時間,除了處理一般政務以外,沒有提及盜賊擾民問題,蜀中人感到很奇怪,私下議論說:“都說新官上任三把火,可是也沒有看到咱們的新官對盜賊問題有什麼處理的新方法,莫非又與以往的官吏一樣,老百姓的生活真難啊!”有人把這些街頭巷尾的議論報告給了崔安潛。

崔安潛聽後淡淡的一笑說:“這裏的盜賊擾民問題的確是個嚴重的社會問題,但以往盜賊之所以如此猖獗,是因為捕盜官吏的通容,以致使盜賊久禁不絕。如果我們還按照以往的辦法去捕盜,派很多人去搜捕,等於用拳頭打跳蚤,我們在明處,盜賊在暗處,來無影,去無蹤。況且,盜賊腦門上也沒有寫著自己是盜賊,因此,派人進行大規模搜捕不僅勞民傷財,而且徒勞無益。這也是以往官吏禁盜賊而不見效的原因。”

崔安潛又說:“對待這裏的盜賊必須有個萬全之策。”他對下人耳語了一番,讓下人按照自己的吩咐去準備。

初五這天,崔安潛撥出節度使府庫錢一千五百緡,分別放置在成都蠶市、藥市、寶市三處鬧市,在市上張榜,稱:“有能告發並逮捕一個盜賊者,賞錢五百緡。盜賊不可能獨自一個人行竊,必定有同夥,若同夥告發可以釋免告發者罪,和平常人一樣領賞,希望大家奮勇緝盜,絕此禍患。”

這一招果然奏效,告示貼出不久,就有人捕獲盜賊來到官府,盜賊不服,說:“你與我同夥為盜已十七年,贓物都是平分,你怎麼敢逮捕我,即使到官府,你與我一樣,也要被處死。”盜賊抱著與以前的同夥同歸於盡的想法來到蠶市。

告示貼出以後,為了驗證自己的計策,崔安潛經常騎馬到三市巡視。

崔安潛看到一個人押著另一個人來到蠶市,被押解的人還有些不服氣。於是,對盜賊說:“你既然知道我有榜,為何不將你的同夥逮捕送官府,如果你這樣做,他就該處死,你就該受到獎賞了。現在你既然被他先告發,還有什麼話好說!”捕賊的人立即得到了賞錢。賞金當著盜賊和圍觀群眾的麵當場兌現,盜賊耷拉著腦袋無言以對,圍觀的群眾拍手稱快,讚歎節度使除盜賊的新方法。

盜賊被押到市上剮死,並誅滅其一家。此事傳出以後,諸盜賊與他們的同夥互相猜疑,惶惶不可終日,在成都無容身之地,紛紛逃離西川,有的洗心革麵,不再操舊業。從此,西川境內盜患大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