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矯情掩飾,委曲求全
任何人物進行任何活動,都離不開一定的社會環境和具體的條件。人的任何自由,都必須以此為前提,也就是說,人的自由總是有限的,有條件的,況且情況在不斷的變化,人的自由也應隨之不斷地發展。所以,要生存,要發展,要自由,就必須要學會自全,即保全自己。
古人雲:“惟德動天,惟寬容眾。”與人相處,當然應有一定的度量,顧大局,看長遠,倘若點滴小事都要計較,心胸狹窄,容不得他人,必將會招致他人的猜忌,以致被陷害而不能自全。要想保全自己,實現自己的遠大抱負,就應該學會不為小事所纏繞,不為小利所動心,不為眼前而損長遠,不為暫時而害今後。學會將原則的堅定性與策略的靈活性結合起來,從長遠計,從大局計,屈伸適度,退進自如。這樣,就會避免很多不必要的麻煩,也會減少自己的災難,在複雜的環境條件下自全,在多變的社會政治活動中發展。
三國時,曹丕偽飾自己,從而確保了自己的太子之位。史稱,曹操打算廢丕立植。曹丕得知自己的太子之位難保,便向門客賈詡求計。門客便對曹丕說:“願將軍厭崇德度,加強士大夫的修養,任勞任怨,勤勤懇懇,做好為子之道,如此而已。”曹丕聽從指教,便暗暗下了決心,磨煉自己的意誌。一天,曹操問賈詡有關廢立之事,門客默不作聲,曹操感到莫名其妙,便又問:“我和你說話,你為什麼不回答?”門客說:“我在想袁本初劉景升的父子呢。”曹操大笑。袁本初和劉景升都是廢長立幼,所以袁、劉兩家兄弟相殘相殺,為他人所兼滅了。不久,曹操帶兵出征,曹丕和曹植都在路旁送行。曹植稱述曹操的功德,出口成章,左右屬目,曹操也很高興。曹丕卻在一旁相形見絀,悵然自失,吳質耳語:“王當行,流涕可也。”臨別之際,曹丕涕泣不止,跪地麵拜,依依不舍。曹操為之感動。由此大臣認為,曹植雖有才華,而誠心不及曹丕。曹植既然任性,不自雕飾,而曹丕禦之以術,矯情自飾,宮人左右對他都加稱讚,所以曹操終於改變了廢丕立植的想法,繼續確定曹丕為太子。
曹丕既立,左右長禦都向卞夫人祝賀,要求卞夫人拿出自家的銀兩來賞賜給大家。可是卞夫人卻說:“大王是以曹丕年長而立他為太子。對我來說,隻要不責怪我沒很好地教育曹丕就算幸事了,哪有什麼理由賞賜眾人呢?”曹操知道後,很高興。他誇讚卞夫人說:“怒不變容,喜不失節,是最難辦到的,但卞夫人卻做到了,真是不簡單。”曹丕以矯情掩飾自己,得到曹操和眾人的讚賞從而保住了自己的太子地位,可以說是成功的自全之策。
5反唇相譏,轉移視線
張因和李意見相左,便想在公眾場合故意給李難堪。李在一次發言中,不慎讀錯了一個字,張便在大庭廣眾之下說李:“水平太差,那麼簡單的字都不認得,還好意思在眾人麵前說話!”李見張故意尋釁滋事,也就不客氣了,笑著對他說:“這總比你作錯事不認帳還強出一點吧!”李的話實際是事出有因,張在損壞了別人的東西後,非但自己不承認,還欲嫁禍於人,但又被人揭穿。因為這件醜事人人皆知,因而李的話一出,眾人皆知其意,大家默然相視而笑。張偷雞不成反蝕一把米,欲辱人而自取其辱。
李在下不了台的情況下,運用反辱相譏之法,轉移了視線,巧妙地回擊了張的侮辱,也使自己從窘境中擺脫出來。
齊國的相國晏子,將出使楚國。楚王知道這個消息後,便對他左右的人說:“晏嬰是齊國很善於言辭的人,現在正動身來我國,我想侮辱他,用什麼辦法呢?”左右的人出了個主意。
晏子來到了楚國,楚王舉行酒宴來招待他。正當大家酒興正濃的時候,兩個差人捆著一個人,走到楚王的麵前。楚王故意問道:“你們捆綁的這人,是幹什麼?”差人回答說:“他是齊國人,犯了偷盜罪。”
楚王笑嘻嘻地望著晏子,說:“齊國人本來就善於偷盜,是嗎?”
晏子站起來離開席位,鄭重其事地回答說:“我曾聽說過這樣一個故事:桔樹生長在淮河以南,是桔樹;生長在淮河以北,就成了枳樹。桔樹和枳樹雖然長得很像,但它們結出的果實味道卻不大相同。桔子甜,枳子酸,為啥呢?由於水土不同啊!如今,在齊國土生土長的人,在齊國時不做賊,一到楚國就又偷又盜,莫不是楚國的水土使老百姓慣於做賊麼?”
楚王聽後若笑著說:“德才兼備的聖人,是不能同他開玩笑的,我現在真有些自討沒趣了。”
人們總難免碰到一些無理取鬧的人,常常大發一通怒火,大罵一頓無賴,可到頭來,對方還是振振有詞,頭頭是道,自己倒氣得手腳發顫,隻會說:“豈有此理,豈有此理。”那麼,應該怎樣說話,才能反擊無理取鬧的行為,使得對方覺得理虧、詞窮、無言以對呢?
首先要做到的是不要激動,要控製情緒。這個時候的心境平和對反擊對方有重要作用:一是表現自己的涵養與氣量,以“驟然臨之而不驚,無故加之而不怒”的大丈夫氣概在氣質上鎮住對方。如果一下子就犯顏動怒,變臉作色,這不是勇敢的行為。二是能夠冷靜地考慮對策,隻有平靜情緒,才能從容選出最佳對策,否則就可能做出莽撞之舉。
在反辱相譏的過程中,不能說了半天,還不得要領,或詞軟話綿。打擊點要準,一下擊中要害;反擊力要猛,一下子就使對方啞口無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