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擴展人脈:社交的藝術與技巧 二、精於社交:建立寬廣的人脈網(2 / 3)

如果你想多結交一些朋友,你就主動地了解對方的誌趣愛好。你可以通過多種方式去得到他們這方麵的信息,你要注意與其相處時積累一些有關他的情況,你可以通過他的朋友了解他的為人處世,你可以通過他的一些個人材料記錄了解他。

曾有一位記者,當他要結交新朋友時,總是想方設法弄到他們的生日。他先是請教這些人,問他們生日是否會影響一個人的性格和前途,並借機叫他們把生日告訴他,然後他悄悄地把他們的生日都記下,並在日曆上一一圈出,以防忘記。等這些人生日的時候,他就送點小禮物或親自去祝賀,很快,那些人就對他印象深刻,把他作為好朋友了。

人與人交往中也會出現一些交際的好機會。多一些有益的朋友,會見一些成功的前輩,會轉變你一生的機運。

“獨木難支大廈”,朋友在關鍵時刻幫你一把,可能會直接導致你事業的成功。所以,要時刻注意能結交人緣的好機會,你對此必須有所準備,因為機遇是一件捉摸不定的寶貝,但他又專愛有準備的頭腦。

比如有朋友請你去參加一個生日聚會、舞會或者簡單“搓”一頓,你不要因為自己手頭事忙,一時懶得動身,如果不是另有十分要緊的事的話。因為這些場合是你結交新朋友的好機會。又如新同事約你出去逛逛商店或者看場電影什麼的,你最好也不要隨便拒絕,這是一個發展關係的好機會。

不過,你也不要以為機遇會像一個到你家來的客人,他在你家敲著門,等待你開門讓他進來。許多失敗者常常以自己沒有好機遇為借口,這隻能使他們再次嚐試失敗的痛苦,殊不知,人際關係中的機會也需要人去創造。

如果你想和剛認識的朋友進一步發展關係,你可以請他到你家做客,如果你想追一位異性朋友,你更得挖空心思尋找機會和借口跟她或他接觸。又如你想和多年未見的老同學重溫舊情回首往事,你可以試著組織一下搞一次同學會。

人與人之間接觸越多,距離就可能拉得更近。這跟我們平時看一個東西一樣,看的次數越多,越容易產生好感。我們在廣播、電視中反複聽、反複看到的廣告,久而久之也會在我們心目中形成印象。所以交際中的一條重要規則就是:找機會多和別人接觸。

如果要成功地找到和一個人接觸的機會,你必須對他的作息、生活安排有所了解。對方什麼時候起床、吃飯、睡覺,什麼時候上班、回家,從這些信息出發再確定跟對方接觸。如果打個電話,對方不在或者去找他時他正好很忙,這種場合都是不好的。因此,詳細把握對方的工作安排、起居時間、生活習慣,瞄準對方最想找人聊天或最需要的時候去打交道,很容易獲得成功。

一旦和別人取得聯係,建立初步關係之後,你還不能放鬆,最好抓住機會深入一下。交際中往往會有兩種無可非議的目的——直接的和間接的。直接的無非就是想達成某項交易或有利事情的解決,或想得到別人某方麵的指導。如果並不是為了問題的當麵解決或利益關係,隻是為了和對方加深關係,增進了解,以使你們的關係長期保持下去,可視為間接的目的。無論你想達到什麼目的,你最好有意識地讓對方明白你的交際目的,如果對方不明白你的交際意圖,會讓他產生戒備心理:這人和我打交道有什麼目的呢?那樣就很難跟對方深入下去。4利用牽連關係擴展人際交往

朋友介紹朋友,同學介紹同學,這就是牽連關係帶來的人緣效應。要想不斷擴大自己的人際關係,就應當有效地利用牽連關係。

要想認識更多的人,你必須接觸他們,而要想跟他們建立良好的關係,你要花更多的時間、精力。不過,盡快建立一個好人緣的比較省事的方法是利用你現有的人際關係網,以這張網為基礎進行“編織”,你的網會擴大得很快,這就和蜘蛛織網相似,在舊網上織一個新網總要比重新編織要快得多。

人與人之間的相識、交往,不可能憑空地進行。總是因為某個偶然的機會,或者因為學習、工作等把天南海北,五湖四海的人吸引到某一空間從事某一活動,由於交往的頻繁往複,人們就相互認識了。也許這些就是緣分。如果你懂得珍惜這種緣分,學會利用這種緣分,那麼你很快就能建立一個好人緣。

那麼怎樣把握好這種緣分呢?下麵告訴你一些好方法。

(1)應用“老鄉”關係

中國人有很重的鄉土意識。住在某一地區的人們往往會受那個地區環境的影響而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風俗習慣、禮儀人情,從而孕育絢麗多姿的中國各民族、各地區的特色文化,包括語言、服飾、生活方式等等,各地區的文化往往成為那個地區人們生命力、凝聚力、親和力的紐帶。

當你身處異地,忽然發現自己土生土長,跟隨了自己、縈繞在耳邊十幾年的方言失去了交流的功能時,你才深刻體會到自己處在一個完全陌生的城市,再也不能用以前的那一套去和周圍的人相處了,我們必須“脫胎換骨”。你小時候對“老鄉見老鄉,兩眼淚汪汪”這話很不理解,總覺得那是騙人的。到現在,當你在這個陌生的都市生活了一段時間後,你才算真的“讀懂”了這句話。

“美不美,家鄉水;親不親,故鄉人”,當我們在異地碰上老鄉時,共同的鄉土文化會立刻把我們拉在一起,用自己的方言談起家鄉的山水人物,那是多麼美好的時刻。所以,利用“老鄉”關係建立人緣那是很自然的事。

當你身處大城市,初次和人打交道時,在適宜的場合,不妨問一下對方的老家。如果不期果真碰到你的“老鄉”,那你們的交往可以很順利地進展下去,你們很快就可以找到有關你們家鄉的話題。如果你的交際得力的話,你很快可以成為他親密關係網中的一員,然後再利用他的關係,在他的指引中介下,你肯定可以很快交結到好人緣。我國清朝時京城設有各地區的“同鄉會館”,這對初來乍到的“遠方來客”是個極好的求助之地。在中國大城市的許多高校剛開學時,也常常會有各種形式的“老鄉會”,借以聯絡感情,重溫久別的鄉音或者有困難時可以互相幫助。

(2)應用校友關係

如果你大學畢業,掐指算一算,從小學到大學你可以有多少同學?按中國現在通行的九年製義務教育製,再加三年高中,四年大學本科,這16年的正規教育時間,按保守的數字計算,你的同學可能不下200人。200人,一個多麼可觀的數字,但又請你仔細算算:這200人中,和你保持經常聯係,具有良好關係的人又有多少?少於10人?10人?多於10人?20人?20人以上?也許這樣一算,你自己都會覺得可惜,因為昔日幾年、十幾年前跟你一起坐在同一教室裏,在同一老師的教導下念著同一本書的“同窗”,你可能記不起他們的名字了,甚至他們現在在哪兒都杳無音信!

所以,同窗之情、同師之誼是很值得珍惜的。盡管十幾年前的同學彼此見麵時再也見不到小學時的純真,初中時的意氣風發;盡管彼此可能身處不同的社會職位,但無論扮演什麼角色,在幾年、幾十年前,你們在同一個小小的舞台——學校裏扮演過同一角色——學生。回想起當年的學習生活,人物“典故”,誰能不為之興奮激動?所以如果你有心,無論你現在的事業成功不成功,你可以找一個適當的時間(一般是節假日,最好的時間是春節期間)搞一次同學會,當然組織籌備會要花去很多時間精力,但這是一項很有價值的工作。在同學會上,你可以追尋往昔的難忘歲月。雖然未必有“憶往昔崢嶸歲月稠”,但至少你們可以找回那段共有的美好時光。還有,如果你的同學建議組織搞同學會或請你參加,你務必要全力以赴盡可能地參加。如果一時脫不開身而未能赴會,可能會成為你一生中很大的遺憾。而對你的人際交往來說,也是一筆巨大的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