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妒賢嫉能,小人慣用讒言害人
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讒言似風起,吹寒他人心。人生路漫長,步步要生根;事業途難行,最須防小人。
在領導、上司麵前,偷偷說別人的壞話,以達到排擠別人抬高自己的目的,是古今中外小人常用的伎倆。
唐玄宗時,李林甫、裴耀卿、張九齡同為朝廷重臣。張九齡以直言敢諫著名,漸得朝廷大臣尊重。李林甫因此懷恨在心,尋機置張九齡於死地。
當時,寵妃惠妃與太子有隙,誣陷太子私結黨羽,謀圖不軌,求玄宗將太子廢掉。枕邊風吹多了,玄宗動了心,提到朝廷上討論。張九齡堅決不同意,並說因一個女人之言就廢立太子,實非聖君之所為。玄宗聽了,不悅而退。李林甫乘機來到後花園,拜見玄宗,說張九齡亦為太子一黨,故有此諫。自此,玄宗對張九齡產生了壞印象。
開元二十四年(公元736年),玄宗聽從郡州之舉,想加封郭觚人牛仙客為幽國公。張九齡認為此人不過善使謹慎保身之術,並無大功,不宜封此重爵,便相約了李林甫一同去諍諫。李林甫當麵表示同意,但到了玄宗麵前,張九齡固陳諫辭之後,玄宗和張九齡都看他的反應時,他卻裝作沉思之態,默然無語。玄宗退身回後宮。李林甫尋機潛來,告訴玄宗:“張九齡固諫逼上,有不敬之罪,在用人問題上處處與皇上作對,隻不過謀圖樹立太子黨群,為自己留條後路而已。”
一句話說得玄宗大怒起來,“我還沒到該死的年紀,九齡就懷此心,怎可重用!”不久,終於罷去了張九齡的宰相之職。
曆史上比張九齡更倒黴的還有一個吳起,他被一個更加精心設計的圈套裝入圈中。
魏國武侯是個昏君,他對臣子忠奸不分,還用舊的血統觀念來衡量臣子,任命女婿公叔為相,推翻了李悝的某些新法,以維護貴族利益,這樣一來,力主變法的吳起便與公叔有了矛盾。
吳起是個不會見風使舵的人。每當公叔廢除一條舊法時,他便據理力爭,把公叔氣得咬牙切齒,最後終於下定了趕走他的決心。
公叔明白,要趕走立有大功的吳起,還得國君發話。於是他設計了一個陷阱,讓吳起上當。
公叔先找到魏武侯,閑扯中把話引到吳起身上。當時,魏武侯在軍事上對吳起還是倚重的,便誇獎了一番吳起的功勞,表示還得重用吳起。公叔善於見風使舵,馬上就說:“那當然。但是,”他把話頭一轉,“就不知吳起是不是真正與咱們一條心,他終究是個外人呀!”一句話把魏武侯說得疑惑起來,沉思著說:“對呀,他是不是真與咱們一條心呢?”公叔見魏武侯的神態,知道事情有門了,忙接口道:“用個辦法,試探他一下就明白了。”魏武侯問:“怎麼試探呢?”公叔說:“吳起自從求將殺妻之後,一直還沒婚配。您可招他來,說要把公主配給他。他若高興的答應,就說明他跟咱們一心。會盡心竭力地為咱們魏國出力。他若猶猶豫豫,就說明他心懷二意,不會在咱們魏國久住的。”魏武侯說:“好吧,就按你說的辦。”
公叔見第一步計劃成功了,忙跑回家,對妻子說,他要約一個朋友來玩。朋友到來時,要妻子裝出氣勢洶洶的樣子。他妻子一向言聽計從,答應了。
於是,公叔約吳起到自己家裏小酌。一進門,公叔那位公主妻子就照公叔吩咐好的,迎上前來,劈麵問公叔:“今天不上朝,幹什麼去了?”公叔裝出唯唯諾諾的樣子說:“去看了一個朋友,相約來家小酌。”妻子大喝:“酌什麼?天天灌馬尿,也沒見你幹出什麼事來!”那時還講求男尊女卑,像這樣的妻子,吳起還是第一次碰上。於是他瞅個機會問公叔:“嫂夫人怎麼這般態度?”公叔裝作無可奈何地歎了一口氣,說:“人家是公主,有國君撐腰嘛。”
這時,公叔妻子的貼身丫頭聽了安排,又模樣洶洶地來找公叔,說公主在房中,要公叔快去,有事吩咐。吳起一見,有點火了,抱不平說:“一個小小丫環,竟對男主人這般講話,這不是造反了?”公叔又裝出無可奈何的樣子歎了一口氣,說:“丫環也是從宮中帶來的呀,自然主大奴也大了。”
吳起回家中,許久還為公叔在家中的地位生氣,卻突然來人傳話,說國君找吳起有要事商量。
吳起不知國君有什麼事,忙快步入宮。魏武侯熱情接待,扯了半天閑話,便說出要將公主相嫁的事。吳起正在為公叔的處境生氣呢,哪知國君又讓自己也走上這條路,於是吞吞吐吐地說:“在下出身貧賤,豈敢同公主匹配。”武侯以為他在自謙,忙說:“我意已決,不計較什麼出身。”吳起還是推推諉諉地不答應。武侯想起了公叔的活,以為吳起心懷二意,也就不再勉強他了。
自此以後,魏武侯對吳起漸漸冷淡起來。吳起察覺到自己在魏國不會再受重用了,隻好瞅個機會,逃到楚國去了。
張九齡的被罷官,吳起的被迫出逃都是因小人的讒言、設計陷害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