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銳眼識人心,防範社交中的“小人”四、防範小人:紮緊自己的籬笆(2 / 3)

魯道宗是個嗜酒如命的人,經常出入於酒家。

有一天,皇帝派使臣召見他,恰好他又去喝酒了。等到打發人將他找回來,已經遠遠超過了皇帝規定的接見時間。使臣出於對魯道宗的關心,便問他說: “聖上如果怪罪你來遲了,你當用何事來回答呢?”魯道宗說道:“應該實話實說。”使臣則說:“若這麼回答,必然會得罪聖上。”魯道宗卻說:“喜好喝酒,這本是人之常情。如果說假話欺騙皇帝,一旦被發現,這欺君的罪可就大了。”於是,使臣把魯道宗的原話照實報給了皇帝。

等到魯道宗入見,皇帝問他因何故到酒家去飲酒?魯道宗謝罪說:“臣家境貧寒,沒有購置酒器,隻是酒市上才有此物。今天,正好有位遠道而來的親戚,於是我便邀他一同到酒家喝了一杯酒。不過臣子當時換了衣服,市人認不出來我,這也無妨為官的體統。”皇帝聽後,雖然笑著責備了幾句他不該遲到的話,可心裏卻將他另眼相待,認為魯道宗人品正直,能說實話,可以重用。

後來,皇帝果然提拔魯道宗做了參知政事。由於魯道宗心懷坦蕩、為人正直,那些喜好誣陷害人的小人也怕他三分。

4學會順人說話,以防小人攻擊

良藥苦口利於病,忠言逆耳利於行。對別人進忠言一定要看對象。有些人還是不進為好,有時順人之意說話還可避免受傷害。

防小人實際也不是一件難以做到的事,關鍵是腦子裏要時刻繃緊“防範”這根弦。你明知他心眼小可能記恨著某事,你還要硬往上撞,碰個頭破血流也隻能是自找苦吃。這一點我們應該學一學李綱的做法。

宋高宗建立南宋朝廷後,看到人心不定,不得不做出點“抗金”的姿態,起用抗戰派聲望最高的李綱做宰相。但實際上,趙構最信任的是黃潛善和汪伯彥。他起用原來的副元帥黃潛善為中書侍郎、汪伯彥同知樞密院事,執掌兵權。後又提黃潛善為右相,與李綱並列。

李綱上任後,提出了十餘條抗金救國的建議,反和主戰,並力主任用賢才,以收複被金兵攻陷的失地。當時有個叫張所的將領,很有才幹,在他擔任監察禦史時,他看到黃潛善等人朋比為奸,禍國殃民,便上疏彈劾黃潛善等人,但卻被黃潛善利用職權貶到了江州。

北宋滅亡後,河東、河北地區的人民,自動組織抗金武裝,英勇殺敵,張所英勇善戰,在兩河人民中素有聲望。因此,李綱想起用張所,讓他擔任河北安撫使,招募義兵,繼續抗金。可張所彈劾過當朝宰相黃潛善,是黃潛善的死對頭,起用張所,必然會受到黃潛善的阻撓,難以實現。李綱為此事反複籌劃了很久,終於想出了一個主意。

有一天,李綱碰見了黃潛善,便和他寒暄了幾句,閑扯了起來。

談了一會兒,話題漸漸地轉到了時局上,李綱說:“今朝廷正處在艱苦危難之時,李綱身受朝廷隆恩。收複失地,光複我大宋是我們大家的共同職責。而現在正是國家用人之際,朝野四方雖然還有許多賢才,可他們卻尚未出來效忠朝廷,可用之人十分缺乏。近日朝廷準備設置河北宣撫司,我思來思去,認為應讓張所去。張所這個人,不曉事理,出口狂妄,冒犯了大人,像他這樣的人,讓他身處要職擔任監察禦史,當然是不行的。現在讓他去擔任河北招撫使,招撫流民,嚐嚐這項差事的艱苦,以此贖清以前的罪責,似乎也是十分妥當的。”

黃潛善聽了這一番話,心裏非常開心,連忙回答說:“李大人真是妙計,讓他去吃點苦頭,戴罪立功,實乃是件好事。”於是,他當即答應了李綱的建議。張所上任後,廣招義軍,這些地區的人民踴躍響應,嶽飛等紛紛投效於張所帳下,抗金隊伍不斷壯大。張所率領著抗金隊伍多次打敗了金軍。

李綱深知黃潛善這樣心胸狹窄的小人的為人,知道如果直接向黃潛善推薦張所,黃潛善必定會反對,因此,他采取了示假隱真的策略,表麵上似乎是替黃潛善說話,懲罰這位黃潛善的死對頭;而把真實的意圖——讓張所有用武之地,統兵抗金,收複失地,卻巧妙地隱藏了起來,輕而易舉地達到了目的。

我們常感歎於正人君子遭受打擊,很多時候是因為正人君子與得勢小人正麵相撞,不肯改變自己的策略,而李綱的做法於變通中不失大節,又成功防範了小人的因泄私憤阻攔自己的企圖,不是顯得更高明嗎?

總之,順其說不是真心附和他、順從他、而是先以“順”博得他的好感,最終達到“防”的目的。

5“和平”相處,切勿與小人結怨

小人無事尚且生非,一旦有事更會趁火打劫。一個人要想生活安寧,還是遠離小人,更不可得罪小人。

俗話說:寧可得罪君子,不可得罪小人。生活中盡量避免與小人結怨。因為小人心胸狹窄,你得罪他,他總會想方設法報複於你。

衛恒的父親是西晉初年有名的大臣,他性格剛直,處事無私,曆任司空、侍中、尚書令等高官顯位。他由於頗受晉武帝司馬炎的信任,每每談話有些隨便。特別是司馬炎將他的白癡兒子司馬衷立為太子,他對此大為憂心,屢屢勸諫司馬炎另立太子。衛恒生怕父親在此結怨他人,於是對父親說:

“父親不要多管閑事了。你勸皇上廢去太子,他們能不恨你嗎?此事是成是敗,父親都不會得到任何的好處,何必自找麻煩呢?”

他以國家的大義教育兒子,仍是勸諫不止。為此,太子的妃子賈南風對他恨之入骨,把此事牢牢記在心上。

他對上如此,對自己的屬下也公事公辦,從不徇私。一次,有個叫榮晦的人犯了過錯,他把他捆了起來,痛斥不已。榮晦苦苦哀求,他不依不饒,任憑多人為他求情,還是將他痛打一頓,使其多日不能下床,顏麵盡失。衛恒聽聞此事,又對父親說:

“榮晦又沒有太大的過錯,何必讓他增添對父親的忌恨呢?你這樣事無巨細,犯者必究,怨恨你的人多了,這並不是件好事。我請求父親為了身後著想,再不可這樣了。”他怒罵兒子不識大體,他說:

“依你之言,我還要向他賠禮不成?我行事無私,他縱是恨我,又能把我怎樣?”衛恒不敢反駁,心中隻是惶恐不安。

晉武帝死後,司馬衷繼位,賈南風為後。她早盼今日,一上來便對他開始報複。誣陷他謀反,又派人前去搜捕他,查抄其家。

禍從天降,他隻認倒黴,心裏還存有僥幸。當他見朝廷所派的領頭者竟是榮晦時,這才暗叫不好,驚恐得手搖體顫。榮晦一見他,便陰聲怪氣地說:

“衛大人能有今日,可謂不幸;偏偏又是我負責此事,可謂大不幸了。你當初得意之際,真是威風八麵,鐵麵無私,哪裏想到會有今天呢?”榮晦恨叫一聲,他無言以對。他哀聲對兒子衛恒說:

“悔不聽你當初之言,致有今日之禍,又要連累家小,看來我們是死定了。”

榮晦當場就殺了他的子孫九人,以泄私忿。他和衛恒也於不久一同被殺。

榮晦這個小人找到了報複的機會,其實即使他不能爬到你的頭上,直接掌控你的命運,隻要他心裏始終“掛念”著你,終會找到報複你的時機和理由。俗話說不怕賊偷就怕賊想,日常生活、工作中盡量不結怨是避免“賊想”與“賊偷”可行的辦法之一。

6防範暗箭,提防好意背後的黑手

甜言蜜語聽起來確實舒服,但糖衣炮彈也打倒了不少人,為人在世,一定要保持清醒,提防那隻向你拋糖彈的黑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