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讓同自己合作的每個人都發揮所長
人們不可能不需要任何幫助就能邁向成功,個人的力量總是有限的,所有偉大的人物都必須靠著他人的幫助,才有發展和成功的可能。
大部分美國人都有一種特長,就是善於觀察別人,並能夠吸引一批才識過人的良朋好友合作開發共同的力量。這是美國成功者最重要的、也是最寶貴的經驗。
任何人如果想成為一個企業的領袖,或者在某項事業上獲得巨大的成功,首要的條件就是要有一種鑒別人才的眼光,能夠識別出他人的優點,並利用他們的這些優點。
一位銀行界著名領袖說:他的成功得益於有鑒別人才的眼力。這種眼力使得他能把每一個職員都安排到恰當的位置。不僅如此,他還努力使員工們知道他們所擔任的工作對於整個事業的重大意義,所以,這些員工無需人的監督,就能把事情辦得有條有理、十分妥當。
但是,鑒別人的眼力並非人人都有。許多把大事業經營失敗的人都是因為他們缺乏識別人才的眼力,他們常常把工作分派給不恰當的人去做。他們本身盡管工作非常努力,但他們常常對能力平庸的人委以重任,卻反而冷落了那些有真才實學的人,使他們埋沒在角落裏。
其實,他們一點都不明白,所謂的幹才,並不是能把每件事情都幹得很好、樣樣精通的人,而是能在某一方麵做得特別出色的人。比如說,對於一個會寫文章的人,他們便認為是一個幹才,認為他管理人也一定不差。其實,一個人能否做一名合格的管理人員,與他是否會寫文章是絲毫沒有關係的。他必須在分配資源、製定計劃、安排工作、組織控製等方麵有專門的技能,但這些技能並不是一個善寫文章的人就一定具備的。
一個善於用人、善於安排工作的人會在管理上少出許多麻煩。他對每個合作者的特長都了解得很清楚,也盡力做到把他們安排在最恰當的位置上。但那些不善於管理的人往往忽視這個重要的方麵,而總是考慮管理上的一些雞毛蒜皮的小事,這樣的人當然要失敗。
很多精明能幹的總經理、大主管在辦公室的時間很少,常常在外旅行或出門打球。但他們公司的事業絲毫未受影響,公司的業務仍然像鍾的發條機製一樣有條不紊地進行著。
因此說,隻有善於使你的每個合作者都發揮所長,才盡其用,你才是一個運用人際關係的高手。
3借助他人智慧,打下自己江山
劉備早年一直寄人籬下,沒有一塊穩定的地盤。盡管他身邊有關羽、張飛等這樣一批忠心耿耿的驍勇戰將,但卻缺少一個運籌帷幄、把握全局的軍師,故而始終打不開局麵。然而,好人緣使他終於得到了一個輔國之才。當時,劉備手下有一個很有名的謀士叫徐庶,劉備很欣賞他的才能,待他像兄弟一樣親熱,像師長一樣尊敬。徐庶也因劉備對自己好而一心為劉備出謀劃策。但曹操為了得到徐庶這個人才,派人抓住徐母,並偽造徐母的筆跡寫了一封召徐庶的家信。徐庶是個孝子,見母信所召,知道到了魏國便回不來了,於是臨走時向劉備推薦了具有經天緯地之才的諸葛亮。
諸葛亮(公元181—234)字孔明,琅琊陽都(今山東沂南以南)人。他早年喪父,隨叔父諸葛玄躲避戰亂來到荊州,隱居在南陽隆中(今湖北襄樊以西)。他胸懷大誌,博學多才,關心時事與政局變化,經常將自己比作管仲與樂毅。徐庶向劉備推薦諸葛亮之後,劉備親自前往隆中諸葛亮所居住的草廬去拜訪。一共去了三次,才見到諸葛亮。
後來,劉備在諸葛亮的輔佐之下,終於扭轉了以往處處被動挨打的局麵。按照諸葛亮在隆中對策中提出的戰略方針,劉備與孫權結為同盟,在赤壁(今湖北蒲圻西北)一戰中擊敗曹操的南征大軍,隨即劉備又通過外交手段取得荊州作為立足之地。此後,劉備又進取益州,終於建立起蜀漢政權。劉備得賢才而成功的故事,不僅充分說明了人才的重要性,更說明了人緣對事業成功的重要意義。如果沒有人緣,劉備不僅賢才難保,事業難成,恐怕在當時情況下,連性命都難保,更不要說登上赫赫的帝王之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