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通過親情關係,拜名師走上成功之路
徐誌摩是我們大家都非常熟悉的一位現代詩人。了解現代曆史的人都知道,徐誌摩的出名是與一位名師不無關係的。這位名師就是近代史上鼎鼎大名的學者梁啟超。那麼,徐誌摩是如何攀上這位名師的呢?
徐誌摩從小就非常聰明,7歲的時候就對語言和文學表現出濃厚的興趣,但到了15歲,他覺得自己在這方麵的學習幾乎不見長進,迫切需要一位精於此道的老師來指點。
他聽說有一位叫梁啟超的人是位良師,於是徐誌摩便想拜他為師。但梁啟超是大名鼎鼎的人物,想拜他為師談何容易。於是,他就請表舅為其引見,因為徐誌摩的表舅與梁啟超交情頗深。但徐誌摩的這位表舅是一貫不希望自己的外甥學文的,認為這風月詩詞之類,不過是閑時消遣之物罷了。他很想讓徐誌摩去學醫。
在與表舅的一席交談中,徐誌摩表達了自己學文的迫切願望,他那堅定而又略帶哀婉的語氣,以及對長輩的謙恭之情,深深打動了表舅,使表舅覺得此子是可造之材,於是答應了他,並親自帶徐誌摩去梁啟超的家,讓其拜在梁啟超的門下。從此,在老師的輔導下,加上自身的刻苦學習,徐誌摩在詩歌上的造詣突飛猛進,最終成為一名聞名於世的詩人。徐誌摩因拜師為自己創造了一個成功的機遇,最終使自己走上了成功之路。
徐誌摩之所以能拜師成功,是他運用“親情法”的結果。
5巧用好人緣,把對手變成朋友
大科學家富蘭克林在工作中曾碰到過不少障礙,他的計劃常常被人反對,但他卻巧妙地發揮他的好人緣,使這些反對他的人成為他的朋友。
富蘭克林年輕的時候,在培拉代爾培亞省開了一家小小的印刷廠,當時,他還是議會的書記。
有一年議會選舉前,富蘭克林碰上一點麻煩,有一位新議員發表了一篇長篇演說反對他,把他批得一文不值。
富蘭克林沒有生氣,也不急躁,他知道那位議員是有修養的紳士,聲譽和才能在議院裏都有較大影響。富蘭克林並沒有采用阿諛奉迎的方法去討好他,他是怎麼辦的呢?
富蘭克林了解到這位議員的藏書室裏保存著幾部名貴稀有的書,於是他寫了一封信說明他想看看這些書,希望能借幾天。很快,那議員就把書寄了過來,一周後,富蘭克林就親自送書,另外還附了一封信,信中表達了他對這幾本書的讚美和真誠的謝意。
自從這一次後,那位議員對富蘭克林的態度大為改觀。當他們再次在議院相遇時,那位議員居然主動跑上去同他握手,並且非常客氣地表示如果有需要幫忙的地方,他一定會鼎力幫助。就這樣,富蘭克林與他成為了知己。當我們在工作中碰到反對自己或者跟自己很難相處的人時,我們切莫急躁,不要把時間花在考慮如何“打敗”對手或者用某種優勢壓垮對方上。我們可以想盡辦法了解對方的興趣、特長及性格、弱點等方麵,以尋找機會接近對方,使對方成為自己的朋友,這比摩拳擦掌、針鋒相對地對著幹要省力得多,這也就是《孫子兵法》上提到的“不戰而屈人之兵”的招數。美國前總統羅斯福在這方麵也是一個高手。有一次,在出訪非洲回來的筵席上,羅斯福看見許多不相識的人,這些不相識的人都是美國各界“有頭有臉”的人物,他們即使對羅斯福也顯得並不存有太多的好意。
但羅斯福很快想出接近他們的對策來,他通過身邊的助手,了解到這些陌生人中每個人的性格特點、興趣愛好等大致情形。於是,羅斯福就去向那些人逐個寒暄,並跟他們談及有關他們最得意的事和他們的事業,結果許多人對羅斯福的看法都大為改觀。為了獲得不同政見的人的認同,羅斯福會不厭其煩地打聽他們的情況。這樣,他的談話材料才能引起他們的興趣,使他們感覺到總統對他們非常關心,從而對他產生良好的印象。
羅斯福用友好換得了支持,贏得了朋友,並使他贏得了美國曆史上最有作為的總統的美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