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以淡泊的心態戒除貪婪二、存高遠之誌,除貪欲之心(1 / 2)

二、存高遠之誌,除貪欲之心

1人,絕不可做欲望的奴隸

俄國作家普希金在《漁夫和金魚》中描寫了一個十分貪婪的老太婆。她不斷地提出丈夫滿足不了的要求。越是企圖滿足,其胃口亦就越加增大。貪婪之心永遠不滿足。

其實,人之求利,是在情理之中。但貪婪的膨脹往往因為有了某種機緣,如擁有了某項權力,嚐到了因這種權力帶來的甜頭就想無本萬利,甚至不斷采用不合情理的手段來達到這些目的。

古時有一則寓言叫“齊人盜金”,說的是齊國有一個非常貪婪的人,一天他路過集市,看見攤子上在出售的黃金,拿起一塊就走,被人捉住後,他說:“吾不見人,隻見金。”

這個例子說明,貪婪有許多時刻是一種專注的情緒。貪婪的人在獲得他所渴望的權力、金錢和女色時,有一種發狂的快感,在這一刻他是非常專注的,仿佛他正與貪婪的對象融為一體。

“馬無夜草不肥,人無橫財不富”,“餓死膽小的,撐死膽大的”這一類說法,常被引為貪婪行為的借口,許多人在被法律製裁之後都坦言這種格言是自己貪得無厭行為的初衷,所區別的隻是采用的方式不同而已。許多人冒著掉腦袋的危險從事販毒活動,因為販毒一次,要麼死,要麼後半生衣食無憂,隻要存在暴富的可能,就會有人鋌而走險。

社會上有一些貪官汙吏,往往被欲望驅使,最後墮落成罪犯,得到了應有的下場。他們中間,有人調用公款去炒股、炒房地產,賺了歸自己,虧了記在國有企業的賬上,大批國有資產通過各種方式流入了私人的腰包。有人沉溺於賭博,其情緒製約係統已根本不起作用,贏了還想贏,小輸想保本,大輸想翻本,周而複始,惡性循環,結果是賭了輸,輸了貪,越賭越輸,越輸越貪,越賭膽越大,越貪心越黑,貪婪使情緒製約機製崩潰,也使個人的人生之路走到了盡頭。

貪婪的心態通常在自我強化的過程中愈演越烈。貪心之人,往往在初次伸出黑手時多少有些顧忌,然而一旦得手便自以為得計。屢屢嚐到甜頭後膽子就越來越大。情緒製約機製也日趨崩潰。為了“瀟灑走一回”,不惜“拿青春賭明天”,得隴望蜀,有了票子,想房子;有了房子,想位子;有了位子,想女子;有了女子,想兒子,即使“五子登科”,也沒有滿足的一天。

要防止貪婪的欲望化為貪婪的行動,尚需不斷提高每個人平日修養的自製力。

2淡泊人生,追求更高的精神境界

利欲之心固然人人有之,問題是要能進行自控,不要貪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