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石器時代末期,歐洲各地出現了許多引人注目的巨石構築物。這些構築物所用的巨石通常體積巨大,有的甚至重達百噸,它們所形成的構築物,氣勢十分宏偉。這種巨石構築物的形式繁多,多數屬服務於宗教目的的原始建築形式,而最簡單的一種被稱為是“門希爾式石柱”的巨石,卻同雕塑的關係十分密切。“門希爾式石柱”是將細長型的天然石塊垂直豎立起來,它們或被單獨豎立,或成排地豎立在一起。這些巨石的作用據推測是用來標明地界,同時它們也是人們崇拜的對象。此外一些墳墓上也立有這種巨石,作為墓標。這種“門希爾式石柱”,有的未經任何加工,有的則刻有浮雕或是人形圖像,刻功通常較為粗略。但這種巨石雕刻被認為是後世大型人物石雕的先驅。

中國從新石器時代起就有了較為成熟的原始陶器工藝。當時製作的陶器多是生活日用的各種器皿,但不少陶質器皿上有巨象造型的陶塑裝飾。還有的器皿的外形就是動物的雕塑形象。

這類陶器中較有代表性的可略舉出以下幾件陝西西安半坡出土的陶鳥獸形器蓋鈕和陶器器壁上的蟠蛇浮雕、河南陝縣廟底溝出土的陶壁虎器飾殘片和鳥頭形器把手。這些被裝飾在器皿身上的動物造型準確,神采生動。中國的陶製雕塑多表現動物,尤其是對家禽、家畜的表現更為普遍。這同中國較早發展起來的農耕文化有著密切的關係。

動物外形的陶器較為著名的有:山東寧陽縣大汶口和膠縣三裏河出土的豬形、狗形鬲;陝西華縣出土的鷹形杯(鼎)和武功出土的鳥(獸)形壺。這些陶塑器皿塑造的動物形象單純,風格質樸,但麵目傳神,富於雕塑造型的體積感,並將審美功能同實用性完美地結合起來,這種特點在中國以後的青銅器上得到了發展。

陶塑器皿部件表現人物的例子不多,但也可略舉出幾件較為著名的作品。陝西扶風薑西村出土的一件甕的口沿下用堆塑加錐刺的辦法,塑造出一張醜陋而帶著笑意的臉,造型手法非常潑辣傳神;甘肅秦安大地灣一彩陶瓶的瓶口,用粗略的手法塑出一個少女的頭像,在甘肅地區這種人頭形器似乎比較流行;甘肅天水蔡家坪出土的陶塑人頭是一件人形器殘存的口部,這件陶塑人頭表現的是一位年輕女性,這件陶塑的手法較為細膩,麵部的體麵轉折相當明確,她的雙目似乎在凝視著什麼,嘴巴張開,表情非常自然。

中國的新石器時代也有不少獨立的動物和人物陶塑。浙江餘姚河姆渡出土的陶豬,憨態可掬;湖北天門石家河出土的陶羊高僅5厘米,但溫順可愛,形神表現相當鮮明。獨立的陶塑人物發現較少,最為重要的作品是遼西地區紅山文化遺址(距今約5000年)中發現的幾件裸女陶塑。這些女裸雕像都沒有頭部,其中兩件為孕婦立像,孕婦腹部凸起,一隻手臂放在肚子上。這些女裸雕像被認為是在原始部落中受到崇拜的生育之神。

熱帶非洲的大部分居民至今還生活在氏族部落社會,這些原始民族可以被看作是史前社會的殘留者,而他們所創造的藝術也通常被作為原始藝術來進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