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史前時期的岩石藝術,主要在岩石上進行線刻和圖繪,表現的內容多數是各種動物和人類的狩獵和戰爭,而幾乎沒有發現獨立的雕塑和比線刻更進一步的浮雕形式。 非洲的原始民族主要集中在熱帶非洲,即西非地區。在這些原始民族中傳統的木雕是他們最主要的雕塑藝術形式,這些雕塑為村落和宗教服務,用於教育青年、讚頌死者、安撫凶神、表現神明,但有時也僅僅是為了娛樂。木雕主要有兩種類型:一是麵具,一是小雕像。

非洲的氣候炎熱,古代木雕保存下來的很少。考古發掘得到的古代木雕曆史最長的不超過200年。但由於在漫長的曆史年代中原始部落發展較為緩慢,古老的傳統通常是被較為完整地保存了下來。因此可以推測現在可見木雕作品基本保存了原始非洲藝術的大部分特征。

非洲木雕是用一根完整的木頭雕刻而成的。在創作木雕前,雕刻家要先去樹林選一根合適的木頭,然後到一個隱蔽的地方去雕刻,以使木雕產生神力。用剛砍下來的木料做成的雕塑,在木料變幹後會產生裂紋,為了避免這種情況的發生,雕刻家要不斷為雕像塗油或用煙火將雕像烤幹,這樣就使木雕的表麵變得異常漆黑光滑,有的甚至泛出金屬光澤。

木質小雕像在熱帶非洲被視為神物,是死者靈魂的居所。出於對死者的崇拜,雕刻家在創作這類雕刻時,心理狀態可能非常緊張,他們力求以誇張、變形甚至怪誕的手法來為死者的幽靈創造一個棲身之所。

佩帶麵具舉行宗教性質或巫術性質的儀式,是熱帶非洲從原始時代開始延續至今的一項重要的部落集體活動。這些麵具為木質雕刻,造型奇特,誇張怪誕,通常是用程式化的手法表現的動物和人物形象。

非洲的雕塑藝術是世界上最富於創造性的雕塑藝術。它的造型簡練、淳樸,具有強烈的表現力。非洲雕塑驚人地豐富多彩,從全然抽象到接近鏡中人般的真實,樣樣俱全。

班巴拉族生活在現在的非洲馬裏,這個部族的雕刻人像的突出特點是乳房呈圓錐形,位於上身顯著的位置,身軀呈細長的圓柱形,身體上有金屬釘式的裝飾。班巴拉族還有一種羚羊麵具頂飾非常有特色,羚羊是班巴拉族的象征,其形象通常被班巴拉藝術家進行了各種大膽的變形。

多貢族是生活在尼日爾河流域的非洲部族,這個部族有一種叫“特勒姆”的雕像,塑造的是舉起雙臂的人像,這種雕像多用硬質的木料製成。較為近代的多貢祖先雕像,多用幾何體構成雕像的造型。

巴加族是從尼日爾河流域遷徙到幾內亞的部族,他們的雕刻概括洗練。巴加族有一種負在肩膀上的雕刻麵具叫做“巴姆巴”,很有特色,它的表麵光滑,有銅釘裝飾,是在收獲季節或在舉行葬禮時佩帶的。

丹族生活在幾內亞灣西岸,丹族麵具樸素動人,表現女性的麵具比表現男性的麵具製作更為細膩。

阿散蒂族也居住在幾內亞灣沿岸,這個民族的文明水平較高,他們善於創作金屬,尤其是黃金工藝品。科菲·卡卡裏王保存的一件黃金麵具有較強的寫實性和表現色彩,雕塑技巧成熟,工藝細膩精湛。近代歐洲殖民者對這個民族居住的地區進行了殘酷的掠奪,阻礙了這個部族黃金藝術的發展。

約魯巴族是在尼日利亞西南居住的一個較大的黑人部族,約魯巴的木雕非常著名。他們的木雕作品被用來裝飾建築,如製作雕花柱和雕花祭祭壇;也製作獨立的人物雕像。約魯巴族的雕像通常嘴唇豐滿突出,雙目圓大,女性的乳房豐滿下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