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西亞和埃及雕塑(3 / 3)

亞述的青銅雕刻也相當發達,在英格爾·恩利爾古城的神廟門上,裝飾著鑄有凸紋形的青銅飾板。而在橫向的長帶上雕有傳統的故事。這些青銅浮雕中有一個場麵描寫的是為國王雕刻製作勝利石柱的情景,這種題材在西亞雕刻中是較為少見的。

亞述圓雕在技巧上要遜於浮雕。圓雕刻畫的人物往往采取僵硬的正麵的姿勢,亞述那帕二世及其兒子的兩座石灰石雕像是亞述圓雕的代表性作品。雕像表現了正在虔誠祈禱的國王。這兩座雕像一座被放置在卡拉赫城的尼納塔神廟中,一座被放置在亞述城門口,以供廣大臣民膜拜。

在公元前8世紀到公元前7世紀之間亞述藝術發展到了鼎盛階段。公元前800年薩爾貢二世在霍爾薩巴德修建了一座王宮,稱為”杜爾·沙魯金宮”。這座宮殿的護門神獸是一對石灰石雕刻,它是集人頭,獅身、牛蹄於一身的怪獸。這個怪獸被稱為“謝都“,長3到4米,形體近似於高浮雕。怪獸的頭上戴著華麗的高冠,雙目炯炯有神,它的胸前垂掛著編結精美的長胡須。巨大的羽翼展翅欲飛。這個怪獸有5條腿,在正麵看它兩腿直立,威風凜凜地守衛在門口,側麵看它四腿岔開,緩緩起步。充滿神威。這件雕刻既表現了靜態同時又表現了動態,成為其獨到之處。在“謝都”的背後是英雄吉爾蓋什的浮雕像,他用一隻手扼殺了獅子。在他的身後又是有翼的人物和有翼的公牛的形象,這一連串宏偉的浮雕作品形成了一個飾帶。它們聳立在大門的入口處,氣勢浩大,雄偉壯觀。

這座宮殿的外牆上裝飾了淺浮雕飾帶,這些淺浮雕的總麵積有6000多平方米。浮雕表現的奴婢。臣仆和諸侯手捧貢物,排著長長的隊伍走向大門。在宮殿的內部也裝飾著大量浮雕,浮雕在宮殿裝飾中處於中心的位置。浮雕的內容是記述薩爾貢統治時期的曆史事件,宛如一部浮雕編年史。這些浮雕有的塗著顏色,有的是用燒製的琉璃 磚拚接而成。

薩爾貢二世的兒子辛那赫裏布(前704—前681)將首都遷到了尼尼微。在尼尼微的宮殿的裝飾中浮雕占有最重要的地位。浮雕主要用來表現政治事件。辛那赫裏布的孫子對尼尼微的宮殿進行了擴建。這時的亞述藝術家開始用複雜的動態去表現人物的內在情感。在《亞述帝國戰爭浮雕》圖中國王亞述巴尼拔率軍攻打一座城堡的戰爭場麵,被表現的極為慘烈。沙場上戰車飛馳,屍橫遍野。亞述王勇敢地屹立在戰車上,向敵人射箭,城堡中的敵軍負隅頑抗,用密集的弓箭射向亞述軍隊;亞述王身旁駕車的戰馬已經有一匹中箭倒地,然而亞述王毫無懼色,鎮定地奮勇作戰。這件浮雕采用了散點透視的手法,構圖宏闊。浮雕對於人物服飾、兵器及建築物的各種細節都刻畫的十分精細。浮雕上還刻有銘文,對戰爭的背景情況作了詳細的說明。

在動物雕刻方麵,這一時期的亞述雕塑家表現出了他們最高的成就。亞述人善於狩獵,他們在表現動物的形象時高度逼真,被獵取的動物逃竄或陷入絕境的情態被亞述雕刻家生動地表現出來,他們雕刻的動物充滿了野蠻的活力。大理石浮雕《負傷的牝獅》 (現藏倫敦不列顛博物館),高1.68米。表現的是公元前7世紀的亞述王阿蘇爾那希帕狩獵獅子的場麵。牝獅身中數箭。鮮血淋漓。它的下身已經癱瘓,但仍用力撐起前身,發出最後的怒吼,它的前腿肌肉繃緊,凸起,給人一種垂死掙紮,萬分痛苦的感覺。

亞述藝術是西亞藝術史上的明珠,在世界文明史上也占有重要地位,它給後來的新巴比倫、波斯及伊斯蘭文明提供了豐富的養料和基礎。

新巴比倫雕塑

公元前612年,巴比倫人攻陷了尼尼微,並在公元前609年最後消滅亞述帝國,建立了新巴比倫王國。定都巴比倫城。在巴比倫城建立了許多偉大的建築。其中宮城的大門稱作伊什塔爾門,大門牆麵上覆蓋著彩色琉璃磚,在藍色瓷磚上。鑲嵌著獅子、公牛和蛟龍浮雕。大型宮殿建築中也有大量的浮雕裝飾。宮殿的內壁通常有獅圖案的浮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