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卡德時期的印章雕刻中的人物和動物形象仍然極富想像力,但較之蘇美爾人的時代,更加注重用自然主義的手法描繪形象。並非常善於刻畫人物和動物的肌肉,加強了對體積感的表現,對其動態的表現也富於戲劇性色彩。
古地亞雕塑
公元前2220年到公元前2104年間蘇美爾人以拉伽什為中心恢複起其往日藝術。這一時期的雕塑是將蘇美爾人的裝飾趣味同阿卡德王朝粗獷的自然主義風格有機地結合起來。這個時期的雕刻多采用堅硬的花崗岩材料,雕刻技巧熟練精湛。完成的作品又經過了精心打磨,變得光滑明亮。
伽拉格什出土的最傑出的圓雕作品是《牧人庫迪像》,這座雕像用閃長岩雕成,並被仔細打磨光滑,他表現的是一位首領膝上放著神廟的設計圖紙,他似乎正在思考。雕像身穿薄長衫,裸露著右臂,他的手臂肌肉結實,富於力量感;衣衫下麵健壯的肌肉組織非常清晰;衣紋的刻畫也十分精致逼真。雕像的座椅上銘刻著楔形文字。記述了神廟的修建過程。
巴比倫雕塑
公元前2003年後閃族人建立起巴比倫王朝,並逐步控製了整個美索不達米亞地區。巴比倫文明仍然繼承了美爾·阿卡德文化。
巴比倫時期留存下來的雕刻作品很少,現藏盧浮宮博物館的漢穆拉比法典石碑是其中最重要的作品。這塊石碑曾被埃拉米特人運到蘇薩,後來被法國考古學家在那裏發掘出來。法典石碑刻在閃綠岩石柱上。碑體上刻滿了用楔形文字記錄的280條法典全文。在法典石碑的上部雕刻有太陽神沙瑪什向國王漢穆拉比授予法典。太陽神身穿長袍,正襟端坐,向國王漢穆拉比授予象征最高權力的魔標和魔環;而漢穆拉比頭戴阿卡德式的王冠,舉起雙手宣誓。整個場麵莊重嚴肅。這件石碑雕刻的比較細致,表麵也被高度磨光。
公元前2000年左右出現的赫梯人在公元前1595年滅亡了古巴比倫王國,統治了西亞地區。赫梯王國的首都在哈圖薩斯,都城的兩側建有堅固的城堡。又稱衛城。城堡的大門兩邊裝飾著各種獅子、神獸及守護神的雕像。
在距哈圖薩斯1.5公裏左右的地方,有一座露天神殿,露天神殿內部的岩壁上布滿了浮雕作品。這些浮雕表現了神的婚禮,場麵莊重,並充滿華麗的裝飾。在主要場麵之外是由諸神和宮女組成的長隊。這件浮雕上還有象形文字。說明這個場麵的來龍去脈。在另外一個神殿也布滿了浮雕,這些浮雕長卷是赫梯雕刻藝術中的精品。
1935年在哈圖薩斯附近的小城市阿拉加·呼耶克發現了一些古代陵墓建築,在建築物的門口有高浮雕的守護神,它們是一種獅子和怪獸的形象。赫梯人所表現的野獸在莊嚴威武之外還具有仁慈可親的特性,這種獨特風格後來成為安那托利亞地區藝術的重要特征。在赫梯王國的西麵的特洛伊也發現了赫梯人的遺物。
在哈圖薩斯大神廟內發現了一隻水盆,水盆上雕刻著一隻獅子,從側麵看它是表現獅子正在邁步行進的淺浮雕,而從正麵看又是一件獅子昂首屹立的高浮雕。為了取得這種效果,雕塑家為獅子雕刻了五條腿。這件雕刻應當是亞述宮殿前巨大的守門神獸的祖先。
亞述雕塑
亞述人是美索不達米亞北部高原上的遊牧部落,他們在公元前2000年建立了自己的王國,公元前1230年起亞述人統治了整個兩河流域。亞述藝術最初受到蘇美爾藝術的影響,之後又汲取了巴比倫和赫梯藝術的營養。
亞述的王權統治非常強大,宮殿建築規模宏大,富麗堂皇。宮殿內的牆壁上布滿了淺浮雕,這一點是繼承了赫梯藝術的傳統。赫梯人的浮雕高度在1米左右,而亞述人為增加浮雕的宏偉感,將其尺寸擴展到兩米左右。而在後來的薩樂貢王宮中浮雕的高度竟達到了3米半。這些浮雕多表現戰爭功績、狩獵活動、宮廷宴會和祭祀活動。表現宗教活動的浮雕歌頌了王權的神聖威力;而那些戰爭場麵通常是將國王的顯赫戰功編成連續性畫麵,用銘文分成不同的情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