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特拉文斯基(2 / 2)

1913年,斯特拉文斯基又創作了舞劇《春祭》。這部作品的音樂,不論是節奏、旋律、和聲等方麵都表現出作者的大膽與革新,他打破了傳統的束縛,創作出別具一格、前所未有的新音樂。

《春祭》於5月28日首次在巴黎公演,引起的轟動是巨大的。一個評論家說:“如果在首次公演以前,斯特拉文斯基是一個音樂家的話,那麼在那一天以後,他就不再是音樂家了。他已經成了一個鼓搗音樂的巫醫。其音樂之美妙,是無與倫比的。”然而,反對派也不示弱,口哨聲、謾罵聲充斥整個劇院,使演出無法進行,被迫中斷好幾次。持有兩種不同觀點的人互不相讓,各自都揮起老拳,其中一位聽眾,竟然對準坐在前排一個人的腦袋猛擊一下——可是那個受害者完全沉浸在音樂之中,他毫無反應地繼續聽下去,根本不感到腦袋瓜上有什麼敲擊。演出結束後,斯特拉文斯基累得病倒了,並不得不在醫院住了6個星期。

《婚禮》是斯特拉文斯基另一部具有民族主義傾向的優秀作品,這部樂曲由合唱加4個獨唱、4台鋼琴、木琴和打擊樂器編製而成,在配器上,完全打破了傳統的框框,是一部以俄國農民在婚禮上演唱的民間歌舞為主題而創作的康塔塔。從此以後,斯特拉文斯基徹底擯棄了民族主義傾向,而轉向客觀主義、新古典主義的道路。1914年,他創作的《為弦樂四重奏而作的三首小品》就是這一傾向的具體表現。

在同一時期,他還創作了《普裏巴托吉》、《貓的搖籃曲》兩部歌曲集和歌劇音樂《狐狸》。接著,又發表了他的代表作之一《士兵的故事》。

斯特拉文斯基在《士兵的故事》這部樂曲裏,采用了爵士樂的創作技法,樂隊編排小而雅致。這種音樂毫不掩飾,泰然自若,生氣勃勃。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以後,爵士樂流傳到巴黎,頭腦敏銳、具有豐富想像力的斯特拉文斯基,同法國青年作曲家一樣,被爵士樂深深地吸引住了。於是,他開始探索爵士樂這一新型的音樂風格特點,《士兵的故事》中的探戈舞曲、圓舞曲和爵士舞曲,以及1918年他為11件樂器而寫的《爵士舞》和《鋼琴音樂》等作品,都明顯地采用了爵士樂的風格和特點。這時的斯特拉文斯基的音樂天才得以充分發揮,優美的旋律如同激流洶湧而來,使得他不分白天黑夜地作曲。《為單簧管而寫的三首小曲》、《浦爾契涅拉》、《弦樂四重奏的小協奏曲》、《交響曲》、歌劇《馬烏拉》等,紛紛問世。1923年,他又創作了《八重奏曲》。

1924年,斯特拉文斯基以新古典主義精神創作了鋼琴《協奏曲》。並為了在公開場合演奏這首曲子,而成了鋼琴家。在此以後的10年內,他大概演奏了50次之多。這部《協奏曲》十分複雜,有一次,在巴黎歌劇院他試圖憑記憶演奏的時候,竟然忘了第二樂章的開頭,他坐在鋼琴前麵,滿臉尷尬,直到當時擔任指揮的科謝維茨基輕聲唱了兩句以後,才給他解了圍。當然,這並不影響他的巨大成就,斯特拉文斯基已經在全世界享有盛譽,成了年輕一代崇拜的偶像。

後記

《世界藝術史話》以精煉、淺顯的語言與精美的藝術圖片共同闡述人類源遠流長的藝術發展曆程,全方位展示了世界各種藝術的精華,多角度介紹了世界藝術的發展脈絡。全書文字量達300萬之巨,收錄圖片3000餘幅。按照分卷內容編排,有繪畫、書法、建築、雕塑、音樂、舞蹈、文學、戲劇、影視、工藝美術等24卷。《世界藝術史話》在編輯出版過程中,得到了社會各界的大力支持。各大圖書館、文史研究機構提供了大量的文獻資料,文史專家與學者提出了大量的寶貴意見與建議,在此一並致以誠摯的謝意,同時出版社的責任編輯也為本書的出版作了大量的工作,在此一並致謝。在叢書的編輯過程中,參考並引用了國內外大量的文獻資料,但由於時間的關係,未能與原作者一一聯係,在此謹表謝意的同時,也表示深深的歉意。希望作者朋友們在見書後,能及時與我們聯係,以便敬奉稿酬。

本書編委會

2007年5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