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的白金漢宮(1 / 1)

英國的白金漢宮

白金漢宮屬於這樣一種倫敦建築,就是其最初麵貌在幾個世紀的曆程中已經完全改觀。它的曆史及其得名要追溯到18世紀初。那時這個地方是白金漢伯爵的郊外別墅,離倫敦不太遠。根據同時代人的證明,這是“倫敦最美麗的別墅之一”。

1762年,英國國王喬治三世從謝菲爾德公爵手裏以28000英鎊的價格買下白金漢宮,後者是在守寡的公爵夫人逝世後從她那繼承過來的。白金漢開始改名叫“王後宮”,作為英國國王夏洛特及其家人的宮殿。夏洛特王後在這個宮殿裏生下了除她大兒子之外的所有孩子。

喬治三世擴建了宮殿,使其現代化:其中,建築的正麵被簡化,建立了一個收藏珍貴圖書的漂亮圖書館。此外,為了裝飾“王後宮”,國王還把許多其他宮殿裏的藝術作品移到這裏。他還購買了大量意大利藝術家的作品,為了給皇室人員畫像,請來了那個時代英國最傑出的畫家——蘭傑、卓方尼、金斯波羅、懷斯特。

1825年,著名的建築師納什開始為喬治四世重建宮殿。他在宮殿前建了一個麵朝梅爾街的深庭院,由此這個城市宮殿立刻成為一個與周圍公園搭配和諧的豪華郊外宮殿。

維多利亞女王平穩執政長達64年,她把白金漢宮變成了帝國的象征:從1837年起它成為女王主要的倫敦寓所。宮殿的大修花費了國庫64萬英鎊。宮殿前建了一個寬闊的圓廣場,廣場中央是維多利亞女王的紀念碑,紀念碑周圍是許多寓言中的人物雕塑。

建築師布羅後來替換了納什,於1846年又在宮殿的基礎上建了一棟樓,這樣就和街道圍成了一個院子,納什的構思被完全破壞了。改變宮殿原來的建築風格後,布羅使它具有了新的麵孔,這讓後來的一些研究者認為不太雅致。因此,表麵看,它不是一個富麗堂皇的宮殿,而是一個對大公來說不錯的城堡:比歐洲的許多有世襲統治權的大公的宮殿要寬敞得多。

白金漢宮裏隻有西側的建築保持完好,從那裏可以進入宮殿公園。1913年,白金漢宮再次修繕。此後,由建築師韋伯稍做修繕的東麵變成宮殿的正麵。這個正麵顯得淒慘而寂寥,但正是它最為倫敦人和來倫敦的客人們所熟識:宮殿前的寬闊的院子被密集的鍛鐵和青銅的柵欄圍住,每天清晨皇家衛隊都在這裏換崗。

白金漢宮下麵的樓層用多裏克式圓柱裝飾,上麵的樓層用科林斯式圓柱裝飾。建築正麵兩側是不同主題的寓言畫像:左邊是曆史、地理和天文,右邊是繪畫、音樂和建築。宮殿大樓中央的三角楣上是英國國徽,國徽上是海神、商業、遠航的雕塑。簷壁的半浮雕上是象征三個王國統一的標誌物:英格蘭玫瑰、蘇格蘭薊和愛爾蘭三葉草。

白金漢宮內部裝飾是皇家特有的富麗堂皇和豪華。進入宮殿要經過前廳,前廳裝飾有44個帶有鍍金花瓶和柱頭的卡拉拉大理石柱。從入口開始就是一個雕塑長廊,有皇室成員和國務活動家的半身雕塑和雕像。

皇家的私人臥室在宮殿北側,而正廳占據了主要的樓體,樓體的正麵朝向聖詹姆斯宮。宮殿還包括16公頃的皇家花園,裏麵有個不大的湖泊,上麵分布著小島,還有一個涼亭,這是根據女王的丈夫阿爾伯特親王的設想修建的。

用來舉行官方儀式、宴會、招待會的正廳由穿廊式房間相連。綠色客廳處於中心,以前是夏洛特女王的私人客廳,後來是各國使者等待君主接見的地方。

綠色客廳後是金鑾殿,穿過它客人就到了畫廊——即白金漢宮裏最大的地方:長50米,寬8米。1914年畫廊被徹底裝修,重修了屋頂,采用了新的照明係統——即高空照明燈籠。

畫廊的設施也更新了,在4個白色大理石壁爐上雕刻了半浮雕——曆史上著名畫家的側身雕塑:達·芬奇、提香、丟勒、凡高。

白金漢宮的正廳對遊人開放,正廳裝飾有一排華麗的畫像。它的紅木長桌子可以同時容納600人。壁爐上方在正廳的中心(大約3米處)掛著身著加冕服飾的喬治四世的畫像。畫像兩側是喬治三世和夏洛特女王的畫像,還有威爾士王子和公主的畫像。

白金漢宮裏最近對遊人開放的是白色客廳。它的裝飾擺設主色調是白色和金黃色,而且隨處可見:建築配件、家具、燈、使用及裝飾藝術物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