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梅隆還裝修了皇村的橢圓廳、碧玉屋和琥珀廳,還在低級侍從臥室的原址上建造了著名的柱廊,侍從們為了玩球也改變了大廳。
18世紀70年代初,“中國風格”已在皇村花園裏占有一席之地——是當時歐洲最大的異國建築群。到18世紀末,它包含了中國村的15種建築——戲院、幾座橋梁,還有“小花樣”和“大花樣”——兩個“人造山”,有拱門穿過,裝點了幾座中國亭子和栽種別致的樹木。
皇村“中國建築群”的最初構想是建築師裏納爾迪提出的。他建議在動物園建造一個“中國村”,在水渠上建中國劇院和中國廳,但他的方案沒有全部實施。
後來建造的中國村的所有小屋彼此都不一樣,它們小得幾乎像玩具一樣,有一二扇窗戶,但多數都有幾層。一些小屋有小回廊,另外一些有用粗麵石隔出的砌縫,還有一些屋頂上有柱形欄杆。
歐洲的“中國時髦”出現於17世紀末,那時人們對遠東的興趣劇增。很快“中國式房屋”幾乎成為每個歐洲宮殿必有的組成部分。
俄國的“中國建築風格”是從荷蘭傳入的,荷蘭在18世紀曾是先進的貿易國。俄國沙皇很幸運地能“縱容”這種時尚。許多商隊每年都運來許多各種各樣的珍寶,伊麗莎白·彼得羅芙娜時期這種商品就在宮廷裏售賣,全俄羅斯的顯貴都來參加這樣的拍賣會。
皇村宮殿的“中國廳”實際上是一座中國藝術博物館。桌子和書架上擺放了很多中國東西:用象牙、木頭和寶石製作的雕塑,紅漆首飾盒,豪華的瓷器花瓶和彩釉碗。
“中國廳”的天花板裝飾是中國式的,大廳的牆壁有一部分裝飾有鑲在烏木框裏的中國畫,一部分裝飾了鍍金雕刻。雕刻描繪了陽傘下的中國人,還有佛塔、籃子、椰子樹和其他對俄羅斯來說具有異國情調的植物。
“中國廳”透過每麵都有的三個大窗戶和三個閣樓窗采光;其他兩麵牆各有兩扇門,也裝飾成豪華的中國風格。18世紀末“中國廳”被破壞,但一些物件被用來裝飾卡梅隆在正門大階梯的位置建造的“中國廳”。
在亞曆山大一世執政前,皇村的麵貌已經固定,隻是後來在細節上進行了修改,但根本的麵貌沒有改變。1820年,亞曆山大一世收到南美將軍,即新興國家秘魯總統何塞·聖馬丁不平凡的禮物——幾隻珍奇動物,他決定把美洲駝放養在皇村的亞曆山大公園裏。
在公園的西北部,建築師梅內拉斯於1820~1822年建造了接待外國客人的樓群。樓群包括一個不高的(大約17米)四邊形有雉堞的塔柱裝修豪華的房間。這些臥室的牆上掛著畫,描繪秘魯人如何和美洲駝打交道,用它們幹什麼活。
這個樓群裏最主要的是有雉堞的塔柱,它是一座三層塔樓,正麵新建有四棱多裏克石柱支撐的回廊。在官方通信裏有人把這個樓群簡稱為美洲駝廳。
美洲駝在這裏生活了40年。在它們死後,建築師莫尼傑蒂用一堵沒有窗戶的牆把兩層建築和他在建築群另一端特意建造的大廳聯接起來。新建築應該是供照相用的大廳,可能在某一時期確實用於這些目的了。
偉大的衛國戰爭期間,美洲駝廳被燒掉了,後來隻是部分得到修複。但是,就是這一“部分”使公園裏美洲駝廳所處的地方及與美洲駝廳臨近的池塘,直到今天還顯得風景如畫,十分美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