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斯特列利把大宮殿的正房建成列廳,這個方法在建設許多正殿時都作為最隆重的方式采用過,但這次它卻獨一無二。葉卡捷琳娜宮裏由拉斯特列利所設計的列廳與建築物等長,共300多米。
當代人還把這個正房列廳叫做金色列廳:大廳的牆壁和門都裝飾有複雜的鍍金雕刻。大廳或“明廊”(舊稱)的裝飾設施尤其讓人感到震撼。這個麵積846平方米的巨大房間似乎沒有牆,兩側巨大的雙層窗戶射進來充足的光線,反射在很多彼此相對的鏡子上,這些鏡子鑲在窗間牆上美麗的鏡框內。
大廳似乎沒有盡頭,讓人感覺好像是伸向遠方的金色走廊。意大利裝飾家和畫家瓦列良尼被譽為“空間大師”,他製作的彩繪天花板《俄羅斯之凱旋》使不斷拓展的無盡的空間感更加強烈。天花板有三個部分,主題是頌揚俄羅斯在戰場與和平建設中的成就。構圖的中心是一個女人,象征著俄羅斯;張開翅膀的保護神給科學和藝術以無窮無盡的財富。
遺憾的是,彩繪天花板沒有保存下來,很快變得陳舊,18世紀末才被修複。19世紀中葉人們決定換新的:《明廊》的天花板裝飾上了由藝術家翁德裏希和弗朗佐裏完成的新彩繪,表現的是“科學、藝術和勤勞”。
皇村的建設規模很大,除了農奴,陸海軍士兵也參加進來,因此宮殿建設了整整一年,甚至在嚴寒季節也沒停過工。
直到18世紀末,皇村幾乎成了葉卡捷琳娜二世在夏天的常駐地。渴望到宮殿的皇室人員和大貴族都在宮殿不遠的地方造了房子。還出現了大村莊,裏麵住著傭人、技工和工匠,各種各樣的“政府機關”數量不斷增長。宮殿旁邊多餘的人群使葉卡捷琳娜二世感到苦惱,於是她命令建造(離宮殿很遠的地方)“索非亞”街區,所有機關和“公職人員”都要到那裏去。
葉卡捷琳娜二世繼續建造宮殿,但建築風格已經與從前大為不同。此前,歐洲的藝術界發生了巨大的變化,人們反對無節製的奢華,提倡理智和藝術接近現實生活。在大皇村宮殿好評如潮的同時,18世紀70年代開始有人提出批評意見。依舊有人認為它很美麗,但構件有些厚重,而且風格陳舊。因此宮殿的建設發生了質的變化:正麵漂亮的裝飾沒有了,雕刻裝飾拆除了,鍍金也被油彩代替。
根據菲爾滕的方案,大宮殿朝南的正麵進行了重建,房間的裝飾也做了較大修改。宮殿南部的拉斯特列利設計的幾個廳(正門樓梯和兩個反間)被拆毀。正麵樓梯從建築末尾移到中央,這多少有些破壞了房間的順序。在這個位置按照蘇格蘭建築師查爾斯·卡梅隆的方案建造了華麗的內室和葉卡捷琳娜二世的私人臥室。
女皇的正廳是阿拉伯式的大廳。大廳的牆壁上有橢圓鏡子,鏡子鑲在有雕刻裝飾的框子裏。此外,牆上還有希臘羅馬藝術風格的雕刻。阿拉伯廳的天花板、牆壁和門上繪有阿拉伯彩色圖案——這是卡梅隆最喜歡的裝飾主題,他經常在很多裝飾裏采用,變化的隻是圖畫和材料。
阿拉伯廳後麵是裏昂廳,裏昂廳的裝飾尤為富麗。這個廳得名於所采用的金色裱牆絲紙是法國裏昂製造的。裏昂廳牆壁的下半部分被卡梅隆鑲上了柔和的藍色天青石。天青石色調柔和,色彩又不完全一樣,與絲製裱牆紙顯得非常和諧。
門窗的貼臉也由天青石做成,裝飾壁爐的是卡拉拉大理石,門用的是最好的橡木,鑲木地板彙集了12個最珍貴的“海外樹種”——黃檀木、花梨木、紫心木、烏木,等等。
裝飾完裏昂廳,卡梅隆吩咐往地板上嵌入珍珠貝做成的裝飾。之後,用各種顏色的海外樹木做貼麵的門板也鑲上了珠母和“珍珠貝”,使“門看上去與地板相稱”。地板和門上鑲嵌珍珠貝,這使卡梅隆的同代人想起了尼祿“金屋”裝飾,“金屋”內(根據斯維托尼的證明)就裝飾有黃金、寶石和珍珠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