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甫洛夫斯克宮(2 / 2)

布雷恩給正方形的宮殿建造了柱廊,緊挨著它們還建造了對稱的半圓形廂房。他用皇帝姓名花體字、皇冠、國徽、盔甲做成的鋼構件對這些建築進行了豪華的裝飾。盡顯奢華的意圖也體現在裝修內室,尤其是舉行正式招待會的房間上。為此要對一些老房間進行重新設計和裝修。新房間被布雷恩建造得寬敞隆重——有畫廊、大正廳飯堂、樂隊室,並把它們用穿廊書房與中心樓聯係起來。

以前希臘廳兩側的客廳變成了戰爭廳(巴維爾一世的會客廳)和和平廳(瑪麗亞·費多羅芙娜的會客廳)。戰爭廳是八角形的,屋頂是八個拆模板,模板中心是羅馬士兵在戰鬥的雕塑。屋簷上的角落裏是雕刻的鷹——權力的象征。鷹的雕塑在巴甫洛夫斯克宮的裝飾裏很常見,它是朱庇特神的標誌,也是羅馬軍事力量的象征。在巴甫洛夫斯克它是俄羅斯軍事力量的象征,目的是神化沙皇政權。

巴維爾一世的盥洗室是個不大的長方形建築,屋頂是梅花裝飾,繪有茉莉花枝條。明亮的牆壁上畫有巴維爾一世的花字。窗戶對麵,在一個底座上是大理石雕像《法烏努斯和豹》。盥洗室是裝飾原貌保存完好的少數房間之一,裏麵的裝飾雅致而細膩。

盥洗室從來沒有履行過自己的功能,因為二樓不住人。還在卡梅隆負責的時候就把第一層地下室作為居室,中心樓體的二樓是正式的房間。盥洗室被作為那些來麵見沙皇的人的等待室。

女皇和平廳裏一個房間的建築鑲邊與和它對稱的戰爭廳很相似。牆壁上有雕刻,但都是農業器具、花朵,還有數不盡的樂器。這一切應該可以證明專製統治下的俄國的富足和藝術繁榮。和平廳裏還有一個帶有花帶裝飾的爐子,上麵有孔雀——朱諾神,即掌管家庭的女神的標誌物。

巴甫洛夫斯克宮最大而且最莊嚴的一個廳是金鑾殿,它在巴維爾一世登基後就開始建造。因為從前的所有大廳已經不適合皇帝同時接見很多人及召開正式會議。

金鑾殿的建造由布雷恩負責,他被迫把金鑾殿放在了側麵的廂房裏,因為建築師已經被宮殿這部分的已有規劃限製住了。為了讓大廳裏光線更加充足,他在牆壁上安置了三個巨大的半圓形窗戶,而在第四麵牆上安置了類似的門。金鑾殿的角落裏有很大的壁龕,裏麵是裝飾豪華的爐子。壁龕和牆壁的內表麵有圓形裝飾物、花帶裝飾和玫瑰花裝飾。

金鑾殿裝飾最重要的元素就是雕塑家伊·馬特羅斯在拱門周圍建造的女像柱的人物塑像。其他的雕刻裝飾還有一些很大的門,門上有銅製獅子麵具。盡管大廳裝飾豪華,但還是有些未完工的痕跡:正房特有的雕刻裝飾沒有鍍金;天花板沒有彩繪,而彩繪應該形成一種縱深感,以彌補金鑾殿高度和麵積之間明顯的比例失調。

建築師科瓦雷恩吉和羅西也參加了巴甫洛夫斯克宮的裝飾。1803年,由於閣樓房梁的陰燃發生了大火,之後的修複工作則由建築師瓦羅尼欣負責。

1808年,瓦羅尼欣建成了“燈籠”書房。這個書房的確很像燈籠:它南側的光線是經過麵向花園花圃的半圓形陽台的昏暗柱廊照射進來的。

在宮殿所有古典裝飾裏“燈籠”書房最完整,也最完美的表現出古希臘建築的風格。但這不是對古希臘風格的模仿,而是很好的遵循了古希臘風格的完美比例和糅合建築師個人意圖的建築形式。

“燈籠”書房天花板的彩繪圖案是花環和豎琴。在半圓形的定音鼓及定音鼓之間的平麵裏是淡綠色色調的優美圖案——寓言人物和象征不同藝術種類的標誌物。

“燈籠”書房裏麵的女像柱也很漂亮,是由建築師傑姆特—馬林諾夫斯基完成的。其中許多古希臘雕塑是考古發掘的,所以手臂都折斷了。但天才的建築師的解決方案卻很獨特:他用衣服把斷手蓋住,稍微下垂的柔和的褶皺,讓人感覺不到雕塑手臂的缺陷。

建築師д科瓦雷恩吉於1800年裝修了壁柱書房,壁柱書房後來成為了俄羅斯的第一個文學沙龍。很多作家和詩人,如克雷洛夫、茹科夫斯基和卡拉姆辛等經常在此聚會。

書房得名於白色大理石牆壁上的金色琥珀壁柱,牆壁上裝飾有直角和半圓形的浮雕。壁柱廳帶有雕刻裝飾的屋簷下是金色的緣飾,並采用純灰色裝飾畫法繪成與自然主義雕刻很相似的後古典主義花環和棕櫚葉。壁柱廳的裝飾特點是:建築形式、裝飾物和顏色對比在不斷重複的基礎上節奏的更替。

因為所有的裝飾都是采用人造大理石和石膏,壁柱廳在1944年的大火中受到的破壞要小於其他廳。幸存下來的配件使修複家最大限度地還這個獨一無二的大廳——包括整個巴甫洛夫斯克宮——以準確的原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