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及宮殿——埃爾-蒙塔莎
城市和人一樣,都有不同的命運。有的消弭於曆史中,有的聞名世界雖曆經千年而不衰。具有2300多年曆史的亞曆山大城就屬於後者。
這個“地中海的埃及明珠”被認為是阿拉伯埃及共和國的第二首都。它於公元前331年由偉大的統帥馬其頓王亞曆山大建立的,為了紀念他,城市取名為亞曆山大。城市最富麗堂皇的部分是布魯海因街區。這裏有皇宮,還不斷有新建築竣工。斯特拉波恩在自己的《地理》一書中寫道:“所有的國王由於喜好奢華,通常都對紀念碑進行某種裝飾。”整個王室居住地都有圍牆,好像一個城堡。王室近衛軍保護著這個城堡,他們的住所離皇宮很近。
亞曆山大城使其締造者的名字世代流傳,但不管在城市的紀念碑還是街道的名稱裏,都已經找不到這位偉大統帥的一絲痕跡。他似乎被埋葬在了城市裏,但什麼時候?怎麼埋葬的?——曆史學家對此一直爭論不休。
亞曆山大的繼任者也什麼都沒有留下。這個著名的托勒密王朝統治長達三個多世紀,但他們也帶走了自己的秘密。
現在亞曆山大城的名勝之一就是三層高的“埃爾—蒙塔莎”宮——他是埃及末代國王法魯克的五所宮殿之一。它位於海邊,緊靠著地中海西海岸。
“蒙塔莎”宮殿於1926年完工,當時執政的是法魯克的父親——艾哈邁德·法赫德。方案是埃及最好的建築師製定的,大理石也是從意大利運來的。宮殿配置了當時最現代的家具,還采用了埃及王朝的創立者——穆罕默德·阿裏家族的陳設。例如,在現在對遊客開放的“蒙塔莎”宮殿裏擺放了台球和兩架19世紀初製造的鋼琴。
宮殿所有的房間和家具上都有字母“F”——不知是雕刻上的,還是鑲嵌上的。這個字母會給所有延續穆罕默德·阿裏政策的後人帶來幸福。因此艾哈邁德·法赫德讓所有孩子的名字都以“F”開頭:兒子法魯克和四個女兒——法芙吉雅、法依莎、法依卡、法西雅。
法魯克國王繼承了這個傳統,把自己的第一個妻子紮芬娜絲更名為法麗達,三個女人的名字也以“F”開頭。
法魯克第一次到“蒙塔莎”宮殿時是15歲,而16歲已經登基。父親把他和同齡人隔離,他在這個宮殿裏度過了自己的童年,隻和姐妹們玩。他甚至沒有見過開羅郊區著名的金字塔。
“蒙塔莎”宮殿是埃及君主的夏日官邸,而在法魯克時期,在夏天,所有三百間房間都住滿了他的親戚和很多侍從。
“蒙塔莎”宮殿入口處有兩個白色大理石獅子,而宮殿的內部裝飾具有東方特有的奢華。例如,宮殿接見廳裏有很多大吊燈,把大廳照得通明。三層樓的房間裝飾雖然沒有很高的藝術和曆史價值,但這裏陳列了埃及近幾代國王的私人物品。
“蒙塔莎”宮殿周圍是美麗的公園、花圃和很多不大的亭子。在這個巨大的公園裏有英國式的柔軟的草坪,生長著亞熱帶幾乎所有的植物。柏樹四季常青,玫瑰的石竹花和唐菖蒲像美麗的煙花一樣綻放。1952年,正是在“蒙塔莎”宮殿法魯克國王知道發生了革命,同年7月底,也正是從這裏,埃及的末代國王流亡到了國外。
後記
《世界藝術史話》以精煉、淺顯的語言與精美的藝術圖片共同闡述人類源遠流長的藝術發展曆程,全方位展示了世界各種藝術的精華,多角度介紹了世界藝術的發展脈絡。全書文字量達300萬之巨,收錄圖片3000餘幅。按照分卷內容編排,有繪畫、書法、建築、雕塑、音樂、舞蹈、文學、戲劇、影視、工藝美術等24卷。《世界藝術史話》在編輯出版過程中,得到了社會各界的大力支持。各大圖書館、文史研究機構提供了大量的文獻資料,文史專家與學者提出了大量的寶貴意見與建議,在此一並致以誠摯的謝意,同時出版社的責任編輯也為本書的出版作了大量的工作,在此一並致謝。在叢書的編輯過程中,參考並引用了國內外大量的文獻資料,但由於時間的關係,未能與原作者一一聯係,在此謹表謝意的同時,也表示深深的歉意。希望作者朋友們在見書後,能及時與我們聯係,以便敬奉稿酬。
本書編委會
2007年5月